大陸與香港在輕症理賠這方面有哪些不一樣

說到重疾險,不管是內地重疾險還是香港重疾險,保單條款裡面都會包含對輕症理賠這一塊的要求,那麼兩地對輕症理賠有什麼不同呢?

簡單來講,相對於某些大陸重疾險而言,香港保險在輕症理賠這一塊兒,普遍的設計是:預支保額(一般預支總保額的20%至25%不等,根據不同輕症而有所不同)。

與此相對應的,是大陸重疾險在輕症理賠時,理賠的保額不佔總保額。在進行重疾理賠時,香港的重疾險是理賠剩下的保額和分紅,大陸重疾險是理賠全保額。

在這一方面的不同,體現的是精算模型對於「成本分配「的考慮不同。

我們了解,加入「輕症理賠」這一功能,重疾險的成本就會被拉高。

但是,這部分成本的增加,是單單由所有的輕症理賠客戶來承擔,還是有所有購買重疾險的客戶一起來承擔呢?

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導致了大陸和香港重疾險對於「輕症理賠是否佔總保額」方面的不同。

在大陸,部分人輕症理賠所帶來的成本增加,被加之於所有購買此款重疾險的客戶身上,具體表現就是:「平均保費被拉高,所有人為此買單」!

在香港,輕症理賠的成本一般由只進行輕症理賠的客戶群體承擔,具體表現就是「預支保額」的設計。

大陸與香港在輕症理賠這方面有哪些不一樣

香港重疾險,預支保額同時,是否預支分紅?

回到香港重疾險市場,在普遍對於輕症理賠「預支保額「的基礎上,重疾險的分紅是否也會理賠與之相同比例,各家公司產品設計不同。

例如,在輕症理賠20%的保額,友邦的「加裕系列」會同時預支20%的分紅給到我們客戶,也有友公司只理賠20%的保額,不再預支分紅。

「是否預支分紅?」,該如何看待呢?

其實,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重疾險的分紅主要是用來幫助保額抗通脹的,使得保額在真正理賠之時能夠增長的足夠高,儘可能維持其購買力不下降。

儘管,很多代理人會對客戶解釋說「重疾險三個或四個點的分紅,可以作為投資的一部分」,但是,實際操作上,這樣的分紅收益率,只能起到抗通脹的作用。

在重疾險中,保額增長的「抗通脹」的作用遠遠高於其投資用途的重要性。因為,購買重疾險,主要是用來對抗大病所帶來的收入喪失風險的。

那麼,根據計劃書上的數字,我們就會發現,在保單後期,重疾險的分紅是遠遠超出保額本身的,也就是說在理賠的時候,保額的購買力主要是由分紅來支撐的。

在預支20%的保額進行輕症理賠之時,主要發揮購買力作用的,是預支的那部分分紅。因此,輕症理賠時,同時預支分紅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

有的客戶會擔心,那預支了20%分紅,之後保單現金價值不就少了這麼多嗎?不能繼續滾動的話,我感覺過早理賠會影響我的保單收益!

如果你從「抗通脹」的角度來考慮的話,就會發現,如果輕症的時候,不能得到一筆有足夠購買力的理賠款,耽誤疾病的治療,那麼無論後期給再多的錢,意義都不大!

更何況,如果希望預知的分紅繼續滾動產生收益的話,可以用預支的分紅作為本金,購買一份美金儲蓄,收益比重疾的分紅更高!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1)
上一篇 2017-07-07
下一篇 201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