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在5月31日公布了2017年首季度的保險業數據。與2016年四季度情況一樣,香港保監並未披露「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的數據及佔比。
根據香港保監的數據,2017年首季長期業務(不包含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於與2016年同期比較,上升13.4%至438億港元。
具體而言,2017年首季度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業務上升11 .2%至414億港元,個人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新造保單保費上升74 .4%至22億港元。
由於政策的敏感性,香港保監此次也並未披露內地訪客的數據。根據過往的數據來看,從2010年的44億到2016年上升到700億港元,可見內地居民的貢獻不可小覷。從今年的新造保單保費的增長速度來看,內地人士赴港投保的數據依然可觀。
在5月16日,香港保險業監理處與中國保監會於北京簽訂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等效評估框架協議,開展內地與香港兩地保險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等效評估工作。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通過簽訂協議,兩地最終實現等效互認,將促進雙方保險業監管機構在國際償付能力監管規劃的制訂過程中增進共識、加強協調、維護雙方共同利益,為兩地保險業爭取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以便兩地保險業加強合作,並提升兩地監管效能和市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