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重疾險中對心臟病的條款其實並不明確

心臟病是香港第二普遍的危疾,僅次於癌症。不少消費者都投保危疾保險,務求得到心臟病的保障。諮詢醫生顧問,精算師比較了香港市面上多個危疾計劃,發現部分條款,在索償時較容易引起誤會,顧客需要特別留意。

早期心臟疾病治療的賠償很低

不少保險公司都標榜產品保早期心臟疾病,尤其是冠狀動脈的血管成形術﹙Angioplasty﹚,俗稱「通波仔」手術,但其實保險公司對早期心臟病的賠償不高,其賠償上限可以少於年保費的4倍,即是,若年保費為$10,000,所得的賠償少於 $40,000。﹙最多亦只是年保費的10倍左右﹚。若受保人以為購買了危疾保,便可以安心於私家醫院通波仔,埋單可能要動輒30萬多,其所得的危疾賠償未必夠應付私家醫院的費用。

多重心臟保障並不普遍

坊間不少危疾產品都有多重癌症保障,但在心臟方面,很多危疾產品只賠第一次嚴重心臟病發,不保複發,僅部分產品保第二次嚴重心臟病發。

癌症賠償後的心臟病不獲賠償

醫生顧問指出,癌症康復者有較大機會患心臟病。我們發現,有產品條款列明,若受保人曾因癌症作索償,即使癌症康復後,他亦會失去心臟病的保障。

要求指定療程方得賠償

有產品要求,當受保人患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必須進行指定療程,才可得到賠償。但這樣,隨著醫學發展,若受保人將來接受新的治療方法﹙不列明於指定療程內﹚,保險公司便可拒賠。對顧客而言,沒有指定療程的產品,反而更少誤會,因為受保人只要證實患冠狀動脈疾病,便可獲賠償。

心肌病的定義較嚴

大部分產品,均要求受保人的心肌病達非常嚴重程度﹙至少為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臟功能分級的第4 級﹚才可獲賠償;只有少部分產品將心肌病定義為相對較輕的第3級別。此外, 有產品條款列明,受保人需量度射血分數 (EF) 來證明其心肌病 (Cardiomyopathy)。雖然一般來說,心肌病人的射血分數較低,但醫生指,有些心肌病人的射血分數仍處於正常水平,所以低射血分數並不是衡量病人是否患心肌病的必然指標。

33 Heart Table TC

大家在選擇危疾產品時,可先行評估自己或家族的健康風險,尤其是癌症、心臟、中風此三大高危疾病,再與持牌的保險顧問商量切合個人需要的產品。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7-05-11
下一篇 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