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哪些人在賣香港保險?

由於近些年香港保險的火熱,相信大家也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中介了:有保險公司的員工(其實不是)、有財富管理公司、XX證券、XX銀行、甚至還有內地某著名保險集團平X……、

大家可能會問,這麼多類型的渠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哪些才是合法的呢?又有哪些坑呢?剛好關於在香港保險的政策法規上,我一直有關注,說不上是身經百戰,也是見得多了,下面我談談我個人的理解,說明一下目前整個香港保險的鏈。

香港的保險制度跟大陸是差不多的,也是分為經紀、代理和銀保,客戶如果要投保,必須經過他們(在此只討論傳統保險)。無論是經紀人還是代理人,都必須要持證上崗,並在監管機構備案,銀保由於我並不了解,加之內地的客戶接觸相對也比較少,在此就不介紹了。

一般來說,中介都是在香港本地展業的,偶爾會有「撈過界」去到深圳的。但是由於近些年香港保險在內地的火爆,他們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大塊市場,紛紛湧入內地,利用各種手段獲客。為了規避監管風險(後面會說到)、更快獲客把生意做大、提供內地對接服務……等等的原因,有些香港中介則開始跟內地的個人或者機構展開合作,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內地機構的由來。

1.繞開內地機構投保會更便宜嗎?

不會。

計劃書和條款統一都是由保險公司出具的,價格都是一樣的。經過內地機構與否,無非就是傭金是否多個人分,跟客戶是沒有關係的。
當然,有客戶就會問了,如果我繞開了內地機構,不就相當於省下了一部分傭金,這部分傭金不就可以給我嗎?
這樣做確實會幫香港的持牌中介省下一部分傭金,但是很遺憾,這些錢是不能給你的。持牌中介跟投保人有直接或間接的利益關係,這種行為叫返佣,保險法是明令禁止的。抓到就是保單作廢,持牌中介被行業禁入甚至拘留。

2.內地的機構有港險銷售資質嗎?

沒有,所有的內地機構都只是提供諮詢服務,真正的簽單都是要通過香港的持牌中介。有的香港中介為了搶生意,以此為理由攻擊內地的機構與保險公司沒有關係,是騙子。但在在合法性這個問題上,無論是內地展業的香港中介還是內地機構,都沒資格說對方。

目前,香港的法規禁止持牌的香港中介,對身處內地的客戶進行任何形式的香港保險營銷,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現在各位如果去港險公司的官網留言諮詢,統一都是會回復讓你過去香港再談。

而內地,保監會也發布規定,禁止任何機構或個人以宣講會、講座、諮詢等形式向客戶推廣香港保險,並將客戶導流到香港進行簽約。

3.那怎麼投保才是合法的?

去香港買港險可以,但在內地諮詢港險就不可以。可以通過朋友去了解港險,但是不能通過商業機構或個人去了解。

這麼「玄幻」的規定,自然執行起來就很麻煩。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的中介,在給客戶做諮詢的時候都是用的個人名義,跟客戶也沒有任何資金往來,根本辨別不了客戶是通過個人了解還是通過商業行為了解的。

現在去投保港險,保險公司都會讓你們簽署一份聲明,聲明自己全程都是在香港接受的宣傳。聲明的真實性肯定是查不了的,那這份東西有什麼用呢?其實就是保險公司也要向監管層交差,證明自己沒有在內地搶佔市場,實際上嘛……

4.這樣投保以後會不會出什麼事?

自監管從嚴到現在,內地確實也處理了一些很高調的機構(比如某些保險公司、信託等),但是客戶的保單本身是不受任何影響的。至於在香港,我只聽說過因為返佣被處理的,還沒聽說過因為在內地接受諮詢被處理的。

按照「全程都要身處香港」這個原則,我敢說,目前大陸人在香港簽的單,不說100%,起碼90%都是不合規的。這點,無論是保險公司,還是兩地的監管層都心知肚明,然而明令禁止居民投保香港保險是不可能的。已經有傳兩地保監會高層已經在會晤,也有人大代表提議放寬香港保險限制,相信國家資本外逃壓力解決之後,放寬只是時間問題。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允許投保,不允許了解」這種規定太魔幻了,實際根本無法處理。所以請各位放心,無論是在內地跟香港中介諮詢,還是通過內地的機構或個人。只要你「全程在香港接受宣傳」,「在內地只是跟朋友諮詢過」,保單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5.我找內地中介,會不會服務更好?

理論上是會的,畢竟找內地的話,相當於多了一方給你服務,有什麼事找起來也方便。但經常兩地跑的香港中介也不是沒有,到底哪一方的服務更好,當然還是要看人的,身份什麼的只是浮雲。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7-04-15
下一篇 2017-04-16

更多相關內容

  • 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近八成人士具有大學學歷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公布,2018年香港保險業務的毛保費總額為5145億元,按年升5.18%,單計有效長期業務的保單保費為4614億元,一般保險業務的毛保費則達531億元。 長期業務方面,個人人壽業務仍為主要的業務類別,佔市場總額的92.4%,…

    2019-12-23
    11.0K
  • 和香港保險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本女子是個85後,雖然不是嬌身慣養的大小姐,但從小也是在爸媽的手掌心中長大,從畢業後找工作到買房、買車等等全部由爸媽完成,我就按照爸媽的規劃無憂 無慮的成長著,雖然已經工作了7年,但沒給過家人家用,是個典型的月光族,時時還要家裡人貼補,爸媽…

    2016-06-03
    975
  • 內地人真的了解香港保險嗎?

    近年來,由於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個人的視野不斷延伸,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出現了移民潮,也出現了國人赴境外購物搶購狂潮,購房團、搶購奶粉、包包、化妝品等現象時有發生,甚至出現了赴日本搶購馬桶蓋、因為搶購奶粉大打出手等罕見現象。這背後的原因…

    2016-08-12
    8.3K
  • 2016年一季度內地購買香港保險佔香港總新造保單保費34.2%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在周二(5月31日)公布,香港保險業今年首季的毛保費總額為1010億港元,同比上升6.6%。 其中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升7.5%,有880億港元;非投資相連的個人人壽及年金業務保費收入升15.9%,有738億港元,而與…

    2016-05-31
    945
  • 香港保險:近3成內地人打算去香港購買香港保險

    近期,對「內地網友是否考慮購買香港保險」發起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0%的受訪網友表示已購買,29.0%的受訪網友表示「香港保險優勢多,打算購買」,26.1%的受訪網友不打算購買,40.9%的受訪網友表示不了解。由此可見,有意願購買的佔比…

    2016-08-08
    1.1K
  • 2016上半年內地人狂掃301億元香港保險 同比翻倍!

    香港保監處於8月31日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香港保險業在今年上半年毛保費總額2075億元,同比上升12.2%。其中大陸訪客新造保單保費為301億港元,比去年同期的139億港元,急升近1.2倍,占今年上半年香港個人業務…

    2016-09-04
    9.9K
  • 陳茂波:希望香港保險業可在大灣區分銷產品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日出席一個保險業論壇時表示,截至2030年,「一帶一路」基建投資將達約1.7萬億美元,相關項目需要保險業配合,以抵禦地緣政治及金融風險,相信將為香港保險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當日,「香港保險業的未來發展」論壇在…

    2018-09-10
    1.4K
  • 香港保險還能火多久?

    赴港買保險的人在過去五年里增長了7倍,未來還會繼續火嗎?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這一現象做了調查,香港保險單有啥優勢?目前銷售情況如何?中國大陸投保者購買風險有哪些?政策監管邊界在哪裡? 香港保險有啥優勢 一、產品誘惑力大 相比於在大陸投保,…

    2016-09-25
    1.1K
  • 如何購買香港保險最省錢?

    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需求,在各種金融理財工具中,既有保障功能和理財功能的就僅有——保險。不僅可以做到風險的防範,還具備財務保障功能。綜合分析,人的一生中,比擁有億萬身家更重要的是,擁有以下這四份基礎保單,才可做到基本的保障。 第一份保單:…

    2016-09-07
    1.0K
  • 總結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的幾大疑問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內地人到香港買保險,也有許多的媒體做出了報道,特別是央視也報道專題香港保險《遠方的保險》,反映了香港作為一個金融中心,保險業的確非常發達,也的確有著國內不可比擬的優勢存在。 作為專業的代理人,很多客戶會經常問我關於香港保險…

    2016-04-10
    1.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