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債權人受到良好保護的國家或地區,市場經濟才能蓬勃向上,從而讓整個社會受益;同樣的原理,只有消費者受到良好保護的國家或地區,才能讓消費者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下面為讀者介紹一下美國和香港如何透過各種措施保護消費者,尤其是金融消費者?
美國小額索賠法庭和香港小額錢債審裁處
由於美國和香港都是法治社會,因此,在這樣的社會裡聘請律師非常昂貴,例如,美國著名的「辛普森殺妻案」的律師費高達3,000多萬美元;香港”前政務司長涉貪案”律師費總額則達12億港元,因此,在這樣的社會裡,很多普通人根本聘請不起律師。
美國和香港為了給普通人的「小事」提供維權通道,特別設立了小額索賠法庭和小額錢債審裁處。美國的小額索賠法庭通常只接受爭議金額5,000美元以下案件,而香港小額錢債審裁處也只接受爭議金額50,000港元以下的案件。在這樣的因「小事」而專設的小型法庭控辯雙方均無需聘請律師,亦無需召集陪審團,以節省訴訟費用和簡化訴訟程序。
美國如何保護消費者權益?
美國和香港對於銷售給普通個人投資者的金融產品監管非常嚴格,美國是一個金融立國的國家,因此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可謂獨步世界,其從衡平法的「息訴狀」中發展出集體訴訟制度。集體訴訟制度讓眾多中國在美上市公司聞風喪膽,而一旦遭遇集體訴訟,賠償金額可能會高得驚人。而美國的保險、銀行、金融、信用報告和通訊等服務行業更是遭遇集體訴訟的高危行業,因此美國的大企業對於普通消費者保持著相當的自律。
奧巴馬曾經與中國台灣知名企業家郭台銘協商,請求其在美國開設企業生產iphone,郭台銘則明確拒絕了奧巴馬的請求,郭台銘拒絕的理由是:美國是一個法律思維的社會,在美國開廠需要面對的法律事務層出不窮。
而我們看到非常多的中國內地企業家由於出口產品責任險問題,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若沒有購買相關產品責任險,在美國引發訴訟或集體訴訟,賠償金額將令普通企業無法承受。
美國就靠嚴刑峻法讓企業,尤其是大企業保持高度自律,以此來促進美國的消費型經濟的持續繁榮。
香港如何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香港雖然暫時沒有集體訴訟制度,但是香港也是法治社會,亦正在考慮引入集體訴訟制度來保護消費者。香港是以金融業為主的經濟體,因此金融消費者尤其需要受到保護。
香港除了金管局等監管機構外,還在金融業中建立行業自律組織。以我們所在的香港保險行業為例,香港保險監理處在2012年開始接到大量關於投資連帶保險計劃(俗稱:101計劃)投訴,隨即建立了客戶回訪制度,要求在保單冷靜期內,必須對投資連帶保險計劃的投保人進行電話回訪,確認客戶對該保單內容已經做了充分了解,如果客戶做了否定的回答,則該份保單將不會生效。
另外,香港保險行業監管機構和相關行業自律組織還會聘用一家或多家市場研究公司偽裝成客戶進行檢查(俗稱「放蛇」),用以防止香港保險行業的違規行為。
我們希望香港金融業在發展的同時,消費者權益理應受到更好的保護,只有這樣,香港的金融業才會持續地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