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香港保險
發布: •更新: 2020-05-25•
閱讀 1285
幾乎每位香港保險銷售人員都會掛在嘴上的一句。一方面,有一定道理。如保險行業的企業所得稅香港為16%且沒有其他稅費,內地為25%及其他稅費。同時,香港因生活條件較好,平均人口壽命較高,也導致保費相對便宜。
更關鍵的是,以香港壽險市場佔比前兩位的保誠保險和友邦保險為例,其資產配置中股票和基金的佔比分高達43.05%和20.82%。因內地監管嚴格,同期內地上市保險公司的股票和基金類資產比例為8%-15%。這麼一看,的確香港保險的高股票倉位決定其會比內地保險有更高的投資回報可能,但在市場單邊下跌中也面臨一定的虧損風險。
所以,簡單看,香港普通型定期壽險比內地便宜30%到50%。分紅型保險比內地便宜14%到17%。但實際上,大陸和香港,沒有兩份一模一樣的保險合同,合同條款千差萬別,所以直接比價往往沒有代表性。如不少香港保險產品把甲狀腺癌列為除外責任或者賠付20%的輕度賠付,而內地不少保險是100%賠付的,因為甲狀腺癌在內地大城市的發病率非常高。如不少香港保險只賠付北上廣等大城市的三甲醫院,內地保險賠付的是全國各地的一甲到三甲醫院。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很難絕對的評價哪個更好,而應該更專註哪個更合適。所以絕對不是簡單的比價,而是一定要有專業人士,從客戶角度出發,認真比對各種保險條款,選擇最合適的。
香港保險的銷售傭金水平遠高於內地(香港為首年保費的80%-100%,且後期持續給付能達到30%-50%;內地為首年保費的45%-50%,後續很少超過五年,平均為18%),內地客戶往往喜歡找能返傭金多的銷售人員,但實際上存在重大隱患。一是香港的監管部門及保險公司嚴厲禁止銷售人員返佣行為,一旦發現,保單會失效,這不是開玩笑的。二是香港保險條款對比內地異常複雜,有大量專業性的問題,需要保險銷售人員和客戶說明,服務本身就是傭金的體現,而大規模返佣的銷售人員往往不夠專業或撈一把就走。舉例而言,香港大量拒賠案例,均是客戶在填寫保險合同時沒有按規定申報,哪怕感冒看病等很多細小的事項,感興趣的可以登錄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網站(http://www.iccb.org.hk),裡面有大量的拒賠案例均因為沒有如實申報。香港保險行業規範,從業人員素質較高,所以退保率很低。同時專業銷售團隊的高效工作,使得香港保險賠付率達到98%,而內地僅為80%。
一方面,在產品的豐富程度、服務水平、管理能力等,和香港的確有明顯的差距。另一方面,過去的幾年,內地保險有了長足的發展,如多家公司推出了可單獨投保、可續投的消費型健康保險。但總體上,內地保險監管尤其是股票投資比例上的監管,的確比香港嚴厲。
絕對不是簡單的價格比較,而是根據自身的情況,比較保險合同。如自己所在城市的醫院,香港保單是否認可;如內地重大疾病標準有統一的監管條例,而香港沒有,所以香港各家的保單在疾病上的政策會有較大的區別。
找一個專業的保險銷售人員、找一個專業的保險銷售人員(重要的說三遍),最好從業多年,最好是代理多家的保險產品。可以根據你的情況,橫向比較多家的產品,和你一起選擇最合適的產品。
外匯的長期波動性,及保險資產投資股票的比例較高,實際的購買成本客觀上高於內地產品。所以更適合能承受一定風險的中高凈值人群。而且建議作為國內保險的補充,即先內後外。切記保障第一,收益第二,畢竟香港保險的高回報是建立在高股票倉位的基礎上。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贊 (1)
哪些人已經買不了保險?
上一篇
2016-04-29
香港保險百科之香港保險猶豫期
下一篇
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