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買多少保額?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險意識日益增強。主動購買保險的人越來越多,買多少保額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

保險行業一般有個雙10定律。所謂雙10定律,就是家庭保險設定的適宜額度應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費支出的適當比重應為家庭年收入的10%。但,以我多年從業經驗來看雙十定律太籠統,不實用。

最常見的保險需求包括人壽保障、重大疾病和儲蓄投資,不同產品類別確定保額的方法不同,所以我們還是分類來看。

人壽保障的保額

人壽保障的保額是被保人因為疾病或意外身故賠償的最高額度。保額是一個區間值,下限是被保人承擔的家庭責任,上限是被保人的生命價值。

舉個例子,W先生30歲,結婚4年了,一個男孩,剛滿2歲,家庭負債只有房貸400萬。夫妻二人收入比較均衡,各自年收入50萬左右,無需贍養老人。W先生的家庭責任主要是撫養孩子成人,償還房貸。撫養孩子到大學畢業,每年費用大約5萬,20年剛好100萬,加上房貸,所以W先生壽險最低額度500萬。生命價值一般30歲左右的人可以按年收入20倍來計算,即1000萬。所以W先生合理的壽險保額應該在500萬到1000萬之間。

重疾的保額

重疾險保額主要是考慮重疾的治療費用和治療期間的收入補償。重疾的治療費用一般在50萬人民幣左右,治療時間在2年左右。依然以W先生為例,他的重疾保障應該在150萬為宜。

儲蓄投資的保額

儲蓄投資的保額要從應用倒算。比如W先生要給兒子準備出國留學的大學教育金、創業金、婚嫁金,在孩子18-30歲期間領取50萬美金,則可以按照領取額度倒算從現在開始如果一次性付款要存多少錢,如果分五年存入需要存多少錢。當然也可以算出對應的保額,但這個保額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對投保人來講最重要的是存多少錢,領多少錢。

有些人會擔心這樣算下來既要買壽險保障、重大疾病還要買教育金,會不會三者加起來保費支出超過年收入啊。有些產品是短期繳費、有些是長期繳費,所以要評估當前以及未來的保費支付能力。將產品和被保人做優先排序。一般家庭經濟支柱優先保障、身體健康狀況差的人優先保障;優先考慮壽險、重疾,然後才是儲蓄投資。

只要知道合理的保障額度,也可以分步投保,先買個基礎保障,後續經濟狀況允許再逐步加保。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4-28
下一篇 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