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保險業監理處3月15日公布2015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2015年香港保險業毛保費總額為
值得關注的是,其中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316億元,佔2015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1,309 億元)的24.2%,同比增長了30%,輕鬆突破了300億的預期。
高速增長的數據充分證明了香港保險的巨大魅力,同時也反映了跨境理財和多幣種資產配置日益成為潮流和趨勢!
重大疾病保險
以香港友邦的進泰安心保為例,其涵蓋了93種常見重疾和早期疾病,包括原位癌在內的35項預支賠償病況,及4種兒童疾病。而在內地,一般重大疾病保險只涵蓋40-50種病況,大多數保險產品不涵蓋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部分涵蓋,價格奇高)。同等額度的保險,受保人要投的保費在香港比內地要便宜30%左右。
人壽保險
人壽保險是為了保障投保人因不可預測死亡而給家人帶來的創傷和損失。香港人壽保險還兼具儲蓄分紅功能,所以對於在於保障期間仍然生存的投保人,香港保險會定期支付保險退休金。因此,每個家庭主要收入來源都需要購買高額人壽保險,是對家庭的一種愛護和責任。
對於一般家庭來說,購買定額的壽險,除防範風險外,還能夠將其退休金養老保障。而對於豪門家族來說,高額的人壽保險卻是避債避稅最佳的傳承財產方式。
比如,40歲的客戶李先生事業有成,育有一兒一女,他擁有近2億元的資產。由於太太去年因病去世,他決定為自己制訂一個財富傳承方案。考慮到兒子聰明伶俐,彷彿繼承了他在商業上的天賦,他希望兒子可以繼承家族生意並將其發揚光大,同時女兒未來始終要嫁人,不想家族企業落到旁姓人手中,公司肯定不會留給女兒,但是他想多給女兒留些財產,盡量做到兩個孩子「一碗水端平」。
於是,李先生選擇了躉交,一次性以2800餘萬元現金購買了一份保額為5000萬元的終身壽險,指定女兒為保單唯一身故受益人。在未來,李先生70周歲時,保單累積紅利(中檔)約為2600萬元,李先生身故後女兒可以領取身故受益金,而兒子可以繼承企業。這樣的傳承安排還可以省卻許多中介費用,而且更簡單方便。同時,李先生作為投保人可以在他的有生之年擁有這份保單的所有權,隨時有權變更身故受益人。
大額壽險保單,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現金價值。因此,利用保單貸款融資的功能,便可以將保單抵押給銀行,進而獲得現金。這其中,客戶通過更低資金獲得了大額保單的同時,也通過巨大的槓桿,獲得了更多現金流。
儲蓄分紅險
由於香港保險具有較高的投資收益,在繳費期結束後,提取靈活,長期持有收益率高,做作為孩子的教育金,婚嫁金,及自己的養老金,及遺產規劃。可真正實現一張保單養三代人。因此,也成為內地顧客赴港買保險的熱選,友邦「充裕未來」產品,時常出現排隊搶購的場景。
儲蓄分紅險也是內地人赴港的一大目標。以某保險公司的儲蓄計劃為例,繳納3萬美元的保費,25年之後可獲得逾12萬美元現金回報,預期每年回報率為6.35%,並且是複利計息。如持有時間更長,收益率更高。相比而言,內地的儲蓄型保險每年現金回報率一般也就3%-4%左右。
溫馨提示 如何安排購保順序?
上述三類人壽保險中,香港保險公司對重疾險投保審核程序最為嚴格。且對先天已經發生或者先天性疾病可能不予承保,如果投保人已經發生嚴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抑鬱症等疾病,香港保險將不會接受此類人士投保,故需要優先購買此類保險。香港人壽保險僅在受保人身故時候才會理賠,故審核程序相對寬鬆,可於購買重疾險之後投保。香港純儲蓄型人壽保險無需醫療審核,故投保最為寬鬆,可在任何年齡段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