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香港保險?

之前跟大家聊了要不要買香港保險的問題,雖然有些風險但保障範圍廣、收益高這些優勢還真讓一些麻麻心動不已,那今天再來說說香港有哪些保險適合大陸的家庭買?保險計劃怎麼制定才合理?

花多少錢買保險最合理?

香港的保險都適合你家嗎?答案就在投保攻略里

保險界有個「雙十定律」,簡單說就是,一個人的保險保額應為他年收入的10倍左右,而保費支出應為他年收入的10%左右,上下浮動5%都比較正常。當然也不能一刀切,還要看本人的負債情況、收入穩定性、風險意識等等,總的來說,保費支出占收入的20%都在合理範圍內,但如果超過了30%,生活質量就可能會因保費壓力而大大降低,可別因為一時腦熱淪為「險奴」。

因為,夠買之後要想再退保或者降低保額,損失可就大了,尤其是剛投保的那幾年退保拿到的錢幾乎為零。

消費型、返還型保險傻傻分不清?

香港的保險都適合你家嗎?答案就在投保攻略里

買保險時經常聽說買消費型的、儲蓄返還型的,無論在香港還是大陸買保險,先把這些常識搞搞清楚,才知道自己適合買哪種。

消費型保險:支出少保障高,但保費每年變

消費型保險一般是買一年保一年,保費根據年齡和身體狀況每年調整,如果沒出險,也不退保費。

因為沒有返還,所以保費低,適合用較少的支出防範某個特定時間內的高風險。比如,有房貸以後,為了防止發生意外之後房子斷供,就可以買意外險。還有報銷型的醫療險也屬於消費型保險。

消費型保險不要選保費太高,否則基本扔錢。最好在自己的居住地購買,設計更本地化。比如,香港的醫療保險就更適合香港居民,因為醫療體系不同,香港醫療險只保住院沒有門診,某些險種大陸人購買保費更貴,而且在大陸指定的醫院大部分是三甲醫院,像英國保誠,在北京認可的私立醫院只有美中宜和、瑪麗婦嬰等極少數的幾家。所以購買醫療險需要慎重考慮。

返還型保險:價格貴,年年交費,但價格不上漲

返還型保險適合防範長期風險,保費確定之後每年不會再變,如果沒發生理賠至少返還本金,一般還有分紅等收益,所以保費貴。

比如,養老、教育金之類的儲蓄型保險、終身的重大疾病保險都是返還型的。消費型重大疾病保險年輕時保費便宜,但每年都要交費,而且年齡越大越昂貴。長期的重大疾病保險一般交費10年、20年就可以保終身,而且保費的金額每年一樣。

小朋友應該買什麼保險?

香港的保險都適合你家嗎?答案就在投保攻略里

先保家裡的經濟支柱

不管在哪兒買保險,都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先保家長,尤其是家庭財務貢獻度最高的人。如果家庭中的頂樑柱遭受意外或疾病,全家都可能失去經濟來源,最受影響的就是孩子。

重疾險越小買越划算

重疾險保費跟年齡有關,年齡越小買越便宜,所以趁著年齡小,給娃買重大疾病保險非常划算,而且嬰幼兒身體弱更容易發生疾病,再加上自然環境惡化導致重大疾病發病率上升,所以,重疾險一定要趁早買。

舉個例子,某香港公司終身重疾險,15萬重疾保額,10年繳費,不吸煙女性投保,剛出生投保、30歲投保和60歲投保,年保費分別為9000元、18000元和45000元。

報銷型的意外、醫療保險很必要

孩子年齡小磕磕碰碰難免,「一老一小」的醫保有報銷上限,所以買消費型的意外和醫療保險作為補充很有必要,保費也很便宜。但醫療報銷的險種最好在大陸買,原因前邊說過啦。

用儲蓄型保險攢學費

孩子上學之後,才發現進口奶粉和尿不濕根本不算事兒,興趣班才是無底洞,高中大學還要出國,早早開始攢錢才是硬道理。買儲蓄型的分紅保險最適合作為中長期的教育金積累。

儲蓄型保險不僅是強制自己存錢,有保險保障的同時還能分紅,雖然收益不如其它投資渠道,但也更穩健,只要中間不退保本金肯定不受損失,收益至少能抵禦通貨膨脹。這類產品大都是終身的,不僅未成年時可以領教育金,老了還能領退休金,身故後還可以將保險金留給下一代,各個年齡段都有錢拿。

香港的保險都適合你家嗎?答案就在投保攻略里

需要注意的是,代理人給您的計劃書中的收益只是根據往年情況的測算,實際數據以保險公司每年公布的為準。如果哪個代理人告訴您收益能保證,或者每年預期收益率在9%以上,那趕緊躲他遠遠的吧。

港元保單預期收益為5.81%

香港的保險都適合你家嗎?答案就在投保攻略里

買儲蓄型保險,一定附加豁免投保人豁免險

孩子買儲蓄型保險,一定要附加投保人豁免險。說白了就是,萬一投保人(家長)發生意外,沒法繼續繳費,孩子依然要能夠得到全額保險,剩下那些年就不需要繳費了。

大人買什麼險合適?

香港的保險都適合你家嗎?答案就在投保攻略里

大人應該首先考慮重疾保險,然後是人壽保險(就是因疾病或意外身故才賠付),最後才是儲蓄投資。

重疾只能在身體健康時買,而且越早買越便宜。現在大多數儲蓄型的保險已經包含了壽險的功能,有投資又能保障。

香港的重疾險與大陸相比優勢是最突出的,也是大陸人來香港買的最多的保險,好處還挺多:

1、是主險,有分紅。大陸重疾險大都是附加在壽險上,不能單買,本身不分紅。

2、保障疾病種類多,範圍廣。大部分公司的重大疾病險都能涵蓋50種左右的疾病,加強版的甚至包含100多種疾病。而大陸重疾險的病種一般在30種左右。

3、有早期疾病預支賠付和末期疾病有額外保障。加強版可以多次賠付。因為重大疾病還可能導致其它併發症,而且一旦發生一次重疾,就不可能再買到醫療相關的各種保險了,所以多次賠付很有用。

舉個例子,女生,30歲,保額60萬人民幣,交15年,每年保費27000元,保障47種早期疾病(按保額20%-25%賠付),52種重疾(保額100%賠付),6種末期病症(保額120%賠付)。

35歲如果得了原位癌(乳腺癌),可獲得25%(15萬元)的早期理賠,若38歲惡化為癌症可獲100%保額賠償和35%的額外賠付(共81萬元) 。 70歲如果再患心臟病末期,可獲120%的賠償(72萬元),共獲得168萬元的理賠金。

4、在香港理賠重疾,不需要本人親自到港,在確診後的180天內,將理賠申請書、診療報告(必須在指定醫院出示的,保險公司網站可查醫院清單)一起寄回。理賠款呢,保險公司一般會給支票,也可以在香港開個銀行賬戶。

不管怎麼說,保險也只是事後經濟上的保障,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才是硬道理。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4-26
下一篇 2016-04-27

更多相關內容

  • 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香港重疾險?

    很久沒在網站專欄發表文章,今天閑暇,結合最近遇到的問題,說說內地人來香港買保險,到底該如何選擇?今天我們從香港保險產品、香港保險公司、以及香港保險代理人或者經紀人操守來做論述。 香港保險公司產品選擇 我們知道香港保險公司產品,每年都會更新換…

    2018-05-19
    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