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產品通常都設有冷靜期(Cooling-off Period)條款,讓保單持有人有合理時間審視產品條款,重新思考購買決定。若果最終認為產品不適合自己,消費者可以於冷靜期內取消保單,而保險公司須退還已繳保費及保費征費。冷靜期不單保障消費者權益,而且能間接減低保險從業員採用高壓推銷手法的誘因。
什麼保險設有冷靜期?
除旅遊保險外,市場上大部份保險產品都設有冷靜期。不過,在眾多產品中,只有人壽保險和自願醫保計劃(VHIS),是分別按保險業監管局《冷靜期指引》(指引29)及食衛局要求而定立,而其他產品的冷靜期則按行業慣例處理。
冷靜期從哪一日開始?
有別於坊間其他商品的冷靜期,壽險冷靜期並非以簽署保單合約起計算。根據保監局指引,壽險的冷靜期為21日,由保單或冷靜期通知書交付予保單持有人或其指定代表後起計算,重點是收到實體或電子保單時間,以較先者為準。若果於冷靜期通知書交付後的9日內,保單持有人仍未收到保單,便應聯絡保險公司。
壽險可以退還多少金額?
視乎保單類型。「非投資相連」保單持有人(不包括「非投資相連整付保費」保單),皆可獲得退還全數已繳保費。至於是「投資相連」和「非投資相連整付保費」保單,於退還保費時,保險公司有權在已繳保費中扣除「市值調整」(market value adjustment),以彌補因兌現以保費投資所引致的損失,故此退回的保費未必等於已繳保費。
自願醫保有沒有冷靜期?
自願醫保設有21日冷靜期,而且僅是下限要求。事實上,坊間有產品的冷靜期長達30日。於冷靜期內,保單持有人有權取消新買的保單,除非曾因索償而獲得賠償或將獲得賠償,否則可以獲全數退還已繳保費。
為什麼有些產品設有30日冷靜期?
正如上述所言,除部份產品按規定設有21日冷靜期,其他產品則按「行規」而提供。此外,因應疫情發展,保監局推出臨時便利措施,容許保險公司以非面對面方式來銷售特定保障型保險產品,包括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自願醫保產品、定期人壽保險保單等。該產品可在毋須錄音或錄影的情況下,透過遙距投保沙盒銷售,但在銷售時須向客戶清晰披露產品的重要資料,而相關保單的冷靜期也須延長至不少於30日。
什麼情況下人壽保險的冷靜期並不適用?
保監局指引並不適用於團體保單。此外,指引亦不適用於某些人壽保險保單交易,包括為提高現有保單保額而增加的保費;行使抗通脹條文,以提高保額;為現有壽險保單加入新的附加保障;行使轉換權,例如將定期保單或定期附加保障,轉換為終身人壽保險保單。
冷靜期退保手續是?
雖然冷靜期賦予消費者在指定限期內取消保單的權力,而毋須提供原因或理據。可是,由於各間保險公司的冷靜期退保手續不盡相同,保單持有人宜先先了解退保方法,避免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