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內地資金監管越來越嚴格,原本熱衷去香港購買香港儲蓄險的熱潮,也開始慢慢減退,投資也將回歸理性,總的來說,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各有各的好處,投資理財型和一些重疾險還是買香港分紅險好一些,像一般的住院保險,還是內地的方便一些,看你如何選擇。
很多多人選擇購買香港保險,那麼你知道香港保險公司是如何管理投保人繳納的保費嗎?
香港保險以保障範圍廣、保費便宜、回報高等特點,深受內地居民的追捧,赴港投保已成為一種趨勢。隨著人們保險知識的普及和提高,越來越多的內地居民會被香港保險產品的優勢所吸引。
無論買的是美金儲蓄計劃還是普通的重疾保險,客戶都很想知道保險公司的收取的保費是怎樣去做投資的?保險產品投資是一個產品一個資金池嗎?投資大概是怎樣的?
從2016年開始,香港保險的監管更加嚴格,推出GN16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更加保障了客戶的利益。其中就對保險公司對於分紅產品的投資以及預期有更加嚴格的監管。也就是說,即使是預期非保證,也要預期得合理,
根據香港某最大的保險公司的分紅理念指引,各種保險計劃的保險金都會投入到保險公司整個投資池中,然後根據各個產品所指定的股票和債券等投資比例,再進行合理的分配。換言之,以這家公司為例,不存在一個產品是一個資金池的情況,大家都是吃「大鍋飯」——與國內銀行理財產品和P2P的要求不可以設立資金池的要求正好相反。
合在一起投資,從而使得新的資金同樣能夠儘可能地得到歷史平均的回報,同時還有一個平均化回報的概念,這點是儲蓄保險與基金投資最大不同的地方。
紅利可以類比與基金投資的年回報。基金投資中,今年漲了多少、跌了多少都會直接反映在基金的凈值當中,而凈值基本上也和買這個基金的價格基本接近。基金公司不可以隱藏或者虛報盈利,是多少就是多少。但保險紅利則不同,保險公司會儘可能地平均化紅利,不會發生大漲大跌的情況。假如當年投資盈利很不錯,那麼這部分比預期多的盈利則會作為儲備,在差年份時用這些錢來補貼,因此最終投保人的紅利也就基本比較穩定。
從嚴格意義上講,紅利分配除了投資業績之外,還要考慮理賠、退保率和行政費用這三個因素,只不過通常這三個因素在一般情況下都比較穩定。
也正是因為「穩定」這一點,美金儲蓄保險會成為很多現在家庭資產配置中的一部分。美金儲蓄計劃並非美元保險的唯一或者最佳的方案,因為它要求長年期理財目標以及收益率並不是最高的(穩定又高收益,這是基本不存在的)。但對於追求配置一部分穩健理財,並且並不想花太多時間在美元理財上的中高凈資產家庭而言,這卻能夠很好地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