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外匯管制不斷收緊之際,部分香港保單持有人在繳納續期保費時遇到了小小的阻礙。於是乎,「香港保險前兩年退保價值為0」這一被港險「黑」們用了無數遍的理由,又被拉入了大家的視野。在我們看來毫無專業水平可言、孜孜不倦專黑香港保險、同時背後又有一堆內地保險代理捧上天的「人民精算師」,這幾天又在發一些製造香港保險恐慌的不著邊際的文章,讓人看了好生厭煩:真的很想和他背後的運營者來一場面對面的「撕逼」。
因為繳不上續期保費而導致保單失效,白白損失一年的保費?別扯了。我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目前香港保險續期繳費的方式千千萬,總有一種適合你。繳不上續期保費的,都是那些因為拿了返佣而得不到保單後續服務的人。
香港保險(尤其是分紅險)最初幾年的現金價值很低,甚至前兩年為0,也就意味著,如果保單持有人選擇在最初的兩年內退保,是一分錢都拿不回來的。內地的保險則不同,由於中國保監會對壽險保單設定了一個「最低現金價值」,因此投保人在退保時總能拿回一點錢來,目的是為了「彌補」投保人「被誤導」而選擇在第一年就退保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那麼,香港保險所設置的最初兩年現金價值為0是否合理呢?在我們看來,這項設定正是香港作為一個成熟保險市場的體現,是非常合理的,也直接從保費定價上體現了香港保險相較於內地保險的優勢。
投保兩年內就退保?保險公司虧錢你知道嗎?
現在在百度上搜一下「保險是騙人的」,還能看到無數「一無所知」的「受害者」在吐槽自己的「受害經歷」:我買了一份保險剛不久去退保就只能退回保費的不到一半!保險都是騙人的!
對於這種客戶,我只能替保險公司喊冤了……要知道,如果一張保單投保才兩年就退保,保險公司一般是要虧錢的。
聽上去很不可思議?我們從保險公司銷售一張保單所需要的費用情況理解一下。為了能銷售一張保單,保險公司通常會付出兩大塊費用:變動費用與固定費用。變動費用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代理人傭金」,這一部分費用通常是保費的一個比例,會隨著保單金額的大小而變化;固定費用就是公司日常運營所需要付出的成本,這一部分費用通常是一個固定的金額,不隨保單金額的大小而變化。
那麼,為了銷售一張保單,保險公司要付出多少費用呢?以一張中等保額的終身重疾險為例,一家公司在承保這張保單時,所需要付出的費用大概是兩年的保費(該金額可能會因公司的規模大小、成立時間而有所差異):這其中包括了為你簽約代理人的傭金、代理人上司所獲的傭金、代理人上司的上司所獲的傭金、代理人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所獲的傭金、公司高管與CEO的薪酬、核保人員的工資、錄單人員的工資、公司搭建IT系統的費用、公司租用辦公場所的房租、公司所請的打掃衛生保潔阿姨的工資,等等等等……
也就是說,在簽約這張保單的那一瞬間,保險公司雖然收了你一年的保費,但卻支出了相當於兩年保費的費用,凈虧一年的保費。
你可能會納悶兒,保險公司傻嗎?這種虧本的買賣也做?實際上,保險公司所希望看到的,是投保人能一直交保費,不退保,這樣保險公司才能慢慢實現盈利。因此,「保單續保率」是保險公司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標。可以說,「多做一張單,不如留住一張單」。
保險公司虧錢,還要「退現金價值」,無疑是「雪上加霜」
現在大家已經可以理解,一旦客戶在投保的前兩年就選擇退保,那麼保險公司實際是虧錢的。然而,中國保監會對人壽保單規定了「最低現金價值」(保監發[1999]90號《關於下發有關精算規定的通知》,人壽保險精算規定的第三部分,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也就是說,如果客戶在第一年就選擇退保,保險公司不止要虧錢,還要倒貼給客戶「最低現金價值」!
為什麼保監會做這樣的規定呢?那是因為內地保險市場相對而言並不成熟,而壽險產品又較為複雜,誤導銷售現象嚴重,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保監會採用嚴格的監管方法,來稍稍彌補消費者「被誤導」所招致的經濟損失。
這樣的規定,對於保險公司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保險公司的損失,最終還是消費者自己「買單」
對於那些「被誤導銷售」的、早早退保拿了退保補償的、還要在網上罵保險公司騙子的消費者,保險公司已經徹底放棄治療了。不過,保險公司可不是傻子:難道這些XX所造成的損失要我們自己兜著?
當然不會!我們可以在產品定價時把價格定得高一點,讓沒退保那部分人繼續交保費來分攤這些損失嘛!
而事實上,在這樣的監管環境下,保險公司都是這樣做的。在我們看來,這種做法對於那些沒退保的忠實客戶而言,無疑是極其不公平的,因為他們付出了比原來更多的保費,用來彌補那些因為銷售誤導而早期退保的客戶給保險公司造成的損失。
同理,在內地這種「帶病投保」嚴重的保險環境中,對於那些健康的客戶,也是極其不公平的,因為他們付出了比原來更多的保費,用來彌補那些帶病投保客戶給保險公司造成的損失。
最初兩年退保價值為0,合理又公平
好了,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香港保險所設置的最初兩年現金價值為0是否合理呢?
在我們看來,這項設定很合理,而且這項設定也正是香港作為一個成熟保險市場的體現:銷售誤導現象少,退保率低,投保人無需為提前退保的部分人「買單」,因此價格更便宜、公平。
儘管如此,全球也沒有任何一個保險市場能夠完全杜絕「銷售誤導」現象。因此還是那句老話,保險是一項長達幾十年甚至是終身的投資,在購買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考慮,多做功課,諮詢專業人士,以防被騙或被誤導,盡量避免退保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