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我們該如何規劃一份自己的新年理財計劃呢?

1、梳理過去一年家庭資產負債和現金流量

新年是一個新的起點,但這個起點是建立在之前的財務基礎上的。上一年的財務情況是新一年理財計劃的基礎和借鑒,只有及時總結上一年的財務情況,了解自己財務上的問題和可以繼續保持的優勢,才更利於進行新年理財規劃。

因此,我們要通過分析財務,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資源」可以在2017年動用。

「資源」,一般分為資產與收入兩大類,也就是記賬中需要用到的兩個財務表格——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

香港保險

第一類:已經掙到的錢,即現在的資產。這裡所說的資產,是要減去負債的,也就是最後的凈資產。

第二類:未來持續能賺到的錢,即家庭/個人的收入。為了統計更精確,建議減掉每月或額外的支出,即最終的數字是每年的實際盈餘。

最終得出的這兩組數字——凈資產和每年盈餘,才是我們2017年可以利用的「資源」。

2、根據財務情況,重新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其實風險承受能力無非三種:保守型、平衡型和激進型。但是判斷個人/家庭究竟是哪種類型,並不能單看一種因素,也不是一勞永逸的。

簡單說,測評風險承受能力,我們要從年齡、資金量、投資目標、主觀風險偏好和資金流動性等角度多方面考慮。

 【 年齡 】

一般來說年齡越大,風險承受能力越低。

青年時期(一般定義為20-30歲)的投資者剛步入工作,買房、贍養老人和教育子女還沒有這麼快,通常有能力承擔較高的投資風險;壯年時期(30-50歲)的投資者工作相對穩定並且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但經濟壓力也在增加,比如面臨買房、撫養教育小孩、供養老人、養車等方方面面的壓力,因此風險承受能力是在逐漸下滑的;而老年投資者(50歲以後),大部分是即將退休和已經退休的人,支出趨於穩定,但花費在醫療上的錢會增加,再加上沒有工作這個最大的收入來源,風險承受能力是最低的。

【 資金量 】

資產實力雄厚的投資者,即使其投資失敗,所賠的那些錢也不會對他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而資產實力薄弱的投資者,一旦虧損可能對其生活構成負擔,因此風險承受的能力相對較低。

【 投資目標 

如果目標是長期且剛需的,比如,為了孩子往後的教育費、家人的醫療費、買房用的,那麼投資就該以中低風險的投資為主;如果單純為了資產的長期增值,那麼投資中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風險資產的配置。

【 主觀風險偏好 】

有些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可能不會考慮自身財務狀況的好壞,一股腦的選擇高收益的產品,那麼主觀上來說,這類人群屬於風險偏好型投資者;而有些人即使有一大筆閑錢,也堅持存銀行,頂多再買一些債券或者銀行理財,這就是典型的風險厭惡型投資者。

【 資金流動性 】

這需要投資者對未來的支出有大致的預估,比如預計未來多長時間會需要支出一筆資金。如果對未來支出心裡沒數的話,投資就要保持較高的流動性,不建議購買那些有長期封閉期的產品;如果未來支出穩定的話,再將資金進行優化配置。

3. 設置一個理財目標,或者繼續完成已有的目標

如果過去一年我們已經實現了某個目標的話,那麼新年的開始,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財務情況,重新制定一個合理可行的目標。

切記,這個目標一定是符合自身財務情況且能用數字量化的目標。不能是那種「月薪3000,兩年內攢夠50萬」的迷之目標。可以是「月薪8000元,今年攢夠5萬元」或者「15年後,要給孩子攢夠屆時出國留學的100萬元」。

4. 把用於個人/家庭保障的資金,提前預留

保險的配置,應該提前於投資賺錢。

意外事故、患病就醫,各種風險威脅著生命,同樣也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所以我們必須採用一種應對人身風險,並且最大限度的降低經濟負擔的方法。在投資規劃前,首先做好保險規劃,給該買保險的人買對且買足保險。

 關於買保險,還是那幾點小建議: 

第一,優先給家裡的經濟支柱買保險;

第二,先給大人買,再給孩子買;

第三,純保障類的保險優先於投資理財類的保險;

第四,身背房貸,建議購買定期壽險,防範還貸期間的人身風險。

5、優化或重新制定投資組合

相信絕大多數投資者,都屬於前面提到的平衡型投資者,也就是不喜歡高風險,但也不甘於無風險的低收益投資。所以,在此之前推薦的投資組合,都是以攻守兼備的長期穩健投資為主。

比如,大類資產中,我們以貨幣基金、保險和海外基金定投為主。

基金定投能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投資期限足夠長,能夠充分攤薄成本,提高收益;

第二,不用花更多的精力在擇時上;

第三,強制每月儲蓄;

說到這兒,想借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夏普,就是提出基金績效評價標準化指標——夏普比率的那位經濟學家的話,咱們共勉一下: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91.5%歸功於正確的資產配置,4.6%來自於選擇投資目標的功力,1.8%取決於進出場時機,2.1%必須靠上帝保佑。所有創造收益的因素中,大類資產配置創造收益的能力是90%以上。

——威廉 · 夏普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7-01-14
下一篇 2017-01-16

更多相關內容

  • 有關香港保險理財:複利與理財

    先前我們給大家科普過:什麼是保單現金價值?今天我們繼續帶來有關香港保險理財中的複利,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人說「複利」說的最多? 推薦各種理財的人:包括各類理財平台,投資平台,券商,基金銷售公司,保險公司等等。 那麼,什…

    2019-12-16
    15.4K
  • 香港儲蓄險:存款11年後終身領取7%之香港保險計劃

    上周一位摯愛客戶向我諮詢美元養老保險計劃,今日我們則分享這一則連續繳費3年後,至第11年開始終身領取繳費總額7%美元現金之香港保險計劃。   如何繳納香港儲蓄保費 每年繳費15,010美元(約10萬人民幣),每年保費不變,連續繳費三年,三年…

    2019-03-07
    1.4K
  • 香港保險理財有哪些優勢?

    香港是區內最發達的保險市場之一,人均保費支出維持在高水平,吸引多家全球頂級的保險公司來港拓展業務。 2015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的毛保費總額按年增加13.6%至1,849億港元(237億美元)。長期保險業務佔約87%,其餘13%為一般保險業…

    2016-07-16
    7.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