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1月1日起,全球性的「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登陸香港,此舉意味著內地人在港購買的所有保單信息將完全被披露。
分析人士認為,「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對內地投資者投資移民、購買海外保險尤其是大額保單和買房影響較大。
刷銀聯卡繳納保費已受限
實際上,在人民幣貶值壓力下,內地消費者跨境購買香港保險產生的市場爭議已有顯現。2016年10月末,一則「10月29日凌晨銀聯將關閉香港地區保險業務消費通道,內地客戶無法在香港刷銀聯卡繳納保費了」的消息引發保險業內外關注。銀聯隨後發布公告稱,將繼續在監管政策框架內提供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銀聯卡支付服務,但除了購買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外,全面暫停內地居民通過銀聯卡在香港地區投保。相繼而來的是,友邦、保誠、安盛、富通、大都會人壽和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對於銀聯刷卡新繳保費都做出了不同的詳細限制。
資料顯示,內地消費者赴港熱衷購買大額分紅型壽險保單或者巨資購買投連險。隨著「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啟動,加之內地嚴查資本違法跨境轉移,購買香港保險的一系列程序難度均將明顯增加。
購買境外投資分紅類保險違法
了解香港保險的人士表示,目前香港各保險公司已經開始實質執行有關規定,內地人士購買香港保險的渠道受到限制。分期繳款的重疾和投資型保險,如果不按期限或者一次性繳完,就無法通過時間價值產生保障和投資收益,對於保費適中的香港保險來說,續繳保費的投保人可以通過轉到香港賬戶里的外幣取現後繳保費,也可以通過銀聯ATM外幣取現以及現金繳納的方式來操作。
監管部門表示,按照我國外匯管理制度,內地居民購買境外投資分紅類保險,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交易,是尚未開放的項目,非法代理的機構和人員向內地居民推銷香港保險並安排赴港簽約,破壞了我國外匯管理制度,造成資產外流甚至黑錢清洗,危害我國經濟金融安全。此外,香港市場面臨理賠、退保糾紛和洗錢等風險。
相關鏈接
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
有關自動交換標準主要關注的是金融賬戶涉稅信息,包括存款賬戶、信託賬戶、現金價值保險合約、年金合約、持有金融機構的股權和債權權益等。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近日就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答記者問時表示,過去,我國國際收支個人購匯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部分違規、欺詐、洗錢等行為時有發生,包括利用經常項目從事資本項目交易(比如海外購房和投資等),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地下錢莊等違法行為,這擾亂了正常交易秩序,對廣大遵守個人購匯規定的居民形成了利益侵蝕。當前我國資本賬戶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資本項下個人對外投資只能通過規定的渠道,如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等實現。除規定的渠道外,居民個人購匯只限用於經常項下的對外支付,包括因私旅遊、境外留學、公務及商務出國、探親、境外就醫、貨物貿易、購買非投資類保險以及諮詢服務等。
在內地遊客赴港旅遊大幅縮減的前提下,購買香港保單的金額飆升,已經顯示出外匯正在通過香港保險這一渠道流失。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對內地個體投資者投資移民、購買海外保險尤其是大額保單和買房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