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赴香港買保險偏愛重疾險,總保費5年激增7倍

一個人30歲後,身體就開始傳遞衰老的信號,這個時候很多人會選擇買商業保險來保障自己的未來,尤其組建家庭後,如何選擇保險?先給孩子買還是大人買?是買內地險還是香港險?

1、購買保險,先給大人買還是先給孩子買?

根據鳳凰網健康頻道提供的一項樣本量為1678人的調查數據顯示,在面對保險先給大人買還是先給孩子買這一問題時,72%的網友認為買保險應該先給大人買,僅17.94%的網友認為應該先給孩子買;然而真正到了購買階段時,卻有44.1%的網友給孩子買了保險,僅有51.73%的網友給自己購買了保險。

而記者在一次朋友聚會時,也做了小範圍的調查,飯桌上總共10個人,在座的大人們買保險的不到1/3,而家裡的孩子100%都有商業保險,可憐天下父母心。

2、五年時間,內地赴港買保險總額激增7倍

事實上,隨著大家保障意識的提升,買保險已經不再只是高端人士的選擇從今年年初開始,內地客戶去香港排隊買保險就不斷的見諸報端,不少白領、寶爸寶媽在考慮買保險時也都將目光投向了香港,在一些育兒論壇組團去香港購買保險甚至已經成為重要的營收項目。

官方的數據也可以看出這個趨勢。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內地訪客所新造保單保費為316億港元,佔2015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4.2%;而2010年,內地訪客到香港新買的保單費總額僅為44億港元。5年來這一數字激增7.2倍

張利凱透露,部分香港保險產品性價比較高,同等保障的保費相對有優勢,相同保費能獲得相對豐富的保障,在投資屬性方面,部分香港產品的利益演示水平相對較高,且不少香港產品實際分紅收益能達到或超過利益演示,同時還可以實現多幣種資產配置,是最近幾年香港保險不斷火熱的原因。

3、同類產品,香港保險比內地保險便宜近三成

他介紹,保險產品較複雜,較難單純比較價格,可以通過影響保險產品的精算要素來對比保險產品。保險產品的主要精算要素有死亡率、定價利率、費用率和投資收益率。

首先,香港人的平均壽命(女性平均壽命86.7歲,男性平均壽命80.5歲)高於內地的人均壽命,死亡率較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意味著較低的保險產品價格;

其次,香港保險產品的定價利率市場化程度較高,內地也已經實現定價利率市場化,整體上,香港保險產品的定價利率有一定的競爭力,通俗地講,較高的定價利率意味著較低的價格,而且定價利率的優勢在較長期保險的價格方面體現的更明顯;

第三,香港保險市場相對發達,人們保險意識較強,營銷費用率整體水平較低,這也會體現在產品的價格上。另外,部分香港保險產品的利益演示較高,吸引了客戶,且近幾年的實際分紅基本能實現利益演示水平,也為客戶選擇提供了支撐。

記者調研了同屬於內地某保險集團的在內地和香港的兩家人壽保險子公司的產品,同為終身人壽保險,相同保額,相同交費年期,香港公司的價格不到內地公司價格的七成;同為重大疾病保險,相同保額,相同交費年期,兩家公司的產品價格相近,但香港公司的產品提供的保障範圍較寬,提供多次給付,而且,還具備分紅功能。

4、範圍廣大:內地赴港購買保險最愛重疾險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發布的數據顯示,內地前往香港購買保險最愛重疾險和分紅險。

記者身邊的一位朋友近期也赴港為自己購買了重疾險,她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去香港購買重大疾病險,是因為香港保險保障範圍則大得多,涵蓋了儘可能廣的疾病,且提供輕症保障和多次給付,不再是「保死不保生」

而一位香港某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紀人也向記者透露,目前香港的保險是全球保障,只要你在香港買了保險,不管你是工作、學習還是怎麼樣,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疾病或意外,均可享受香港保險產品的保障」該經紀人還透露,目前包括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的居民也開始逐漸考慮來香港購買保險產品。

在沙龍上,張利凱也以重大疾病險舉例,「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險在世界範圍內都是較先進的,這得益於香港較高的醫療水平,這也是香港保險業激烈競爭的成果。」另外,他還強調,多數香港重大疾病保險具有分紅功能,這一點內地的重大疾病保險暫時還未提供。

 

潛在風險規避:拒絕地下保單

由於保險是屬地化管理產品,如果要購買香港保險,必須要本人去香港簽約,同時要到香港保險公司的認證處做認證,包括簽署認證文件以及口頭說明是否在香港簽署所有文件。

張利凱提醒想要購買保險,但又想省事兒的內地居民,如果沒有以上的流程,並且為了省事兒,選擇在內地簽署合約,這樣的合約保單在業內叫做地下保單,會面臨潛在的法律風險。

 

重疾險風險規避:注意保障範圍。

由於保險出險後的理賠手續較繁瑣,還會涉及內地和香港對醫療診斷、憑證的互認的問題,因此投保時一定看清楚合約條款和保障範圍。

居民在投保時,一定要看清楚保單所涵蓋的內地醫院名單,「如果你已經購買了香港的重疾險,在生病後選擇在內地就醫,那麼一定要注意,就醫的醫院一定要在香港保險公司指定的醫院,才能獲得賠付」。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4-23
下一篇 2016-04-25

更多相關內容

  • 三季度內地購買香港保險佔4成

    香港保監處昨日公布最新保險業統計數字,第三季度向內地居民所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88億港元,較第二季增加約12%,與去年同比更勁升1.61倍,金額和升幅均創出新高。 統計顯示今年首三季,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與去年同比升1.21倍至…

    2016-12-06
    1.2K
  • 看看香港法律是如何看待內地人買香港保險的

    最近很多大陸的朋友了解到香港保險的優勢,都有意願到香港買保險,但是有一些朋友擔心可能會存在法律問題。所以通通特意查閱了相關的法律規定,讓大陸的朋友們更清楚去香港買保險是否受到法律保護。 法律規定: 內地居民赴港投保,是完全合法的 按照大陸法…

    2016-09-05
    8.6K
  • 購買香港保險要注意四個關鍵事項

    眾所周知,目前內地居民對香港保險可謂是寵愛有加。內地居民如何購買香港保險,香港保險購買過程會不會很繁瑣,購買香港保險本人需要攜帶哪些證件,以及香港保險購買注意事項又有哪些?下面就來看看關於購買香港保險投保者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 據《香港保險…

    2016-06-14
    1.1K
  • 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購買香港保險需要關心和注意以下問題: 1、保單合法性:根據香港保險公司條例,任何在香港獲授權的保險公司在香港境內銷售保險均屬合法,不論投保人是本地人、內地訪港旅客還是外籍人士。因此,凡在香港境內購買的保單,完全是合法的。內地客人還可以直接聯…

    香港保險科普 2016-08-12
    1.5K
  • 內地客戶三季度香港保險新造保單保費為489億港元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11月30日公布今年首三季度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據悉,香港保險業在今年首三季度的毛保費總額為3273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0%。 今年首三季度,香港保險業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比去年同期上升22.9%至29…

    2016-12-05
    10.2K
  • 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

    2014年香港保險內地訪客新造保單是244億美元,而2015年這個數字飆升到316億美元,增長了30%。那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 1、什麼是中國大陸客戶香港保單? 答:中國內地客戶,在香港本地投保,但在全世界均享有保障的保單。 2、中國國內客戶…

    2016-06-11
    9.5K
  • 為什麼排隊買香港保險?

    繼赴港買奶粉、搶黃金之後,如今「赴港投保」成為內地人追求的新時尚。面對政策的圍追堵截,購買熱情不減反漲。港產保單究竟美在哪裡?我們又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單呢? 現象 內地居民保單佔比5年翻6倍 保障需求or轉移資產? 「實在是太火爆了,在保…

    2016-04-30
    1.7K
  • 香港有哪些保險適合內地人買?

    去香港買奢侈品越來越少,去香港買保險卻原來越時髦。2010年大陸赴港投保新單保費僅44億港幣,2015年這數據已經變成316億港幣,短短5年增長7倍。 我們分產品類別來看詳情: 1、萬用壽險 香港的萬用壽險對應國內的產品叫萬能壽險,萬用壽險…

    2016-05-11
    11.0K
  • 香港保險:香港保險四大保險類型全解

    單一投資風險大,海外投資正當時。如今海外投資中的香港保險走入我們的視野,該如何正確選擇呢?又該如何組合配置呢?目前香港保險的種類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重大疾病險,第二種是儲蓄險,第三種高端醫療險、第四種是大額保險,對這四個險種我們一起來簡單地…

    2017-12-26
    24.9K
  • 2016上半年內地人狂掃301億元香港保險 同比翻倍!

    香港保監處於8月31日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香港保險業在今年上半年毛保費總額2075億元,同比上升12.2%。其中大陸訪客新造保單保費為301億港元,比去年同期的139億港元,急升近1.2倍,占今年上半年香港個人業務…

    2016-09-04
    9.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