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肆虐,令大家深刻體會到健康並非必然。應對健康的「未知」,最好的方法是採用「已知」的危疾保障方案,以減低疾病對我們的影響。縱然生病,亦不會因龐大的醫療費用而因病致貧。
你對危疾保障(重疾險)有以下的疑慮嗎?
問:公司已為我提供了醫療保障,為何我要自費投購多一份保障?
答:公司提供的一般為實報實銷的住院醫療保障,而每個賠償項目亦設有上限,所以「有」並不等於「足夠」;反觀危疾保障則會於受保人確診後,給付一筆過的賠償,供自主運用;有些計劃更會提供保費豁免。
試想想若不幸在轉工或失業的「保障空窗期」罹患危疾,便要自行承擔沉重的醫療費用。
問:癌症、中風和心臟病是常見且複發機會較高的危疾,我需要投保多份計劃嗎?
答:你可選擇為常見危疾提供多次賠償的危疾計劃。
針對癌症存在複發、轉移、持續及新發的情況,這類計劃一般在兩次癌症賠償之間的等候期為三年;有些計劃更可讓受保人選擇縮短等候期至一年,以把握治療的黃金期。
此外,有些計劃亦會於癌症治療期間,提供每月現金津貼,有助彌補收入損失。
問:危疾保障一般已承保常見疾病,那麼在選擇時還有什麼要留意呢?
答:較全面的計劃會涵蓋一些漸趨普遍的疾病,例如都市人因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而出現的眼科疾病,包括黃斑部病變及早發性白內障,以及青光眼手術等。此外,有些計劃更會提供國際醫療網路支援,包括協助聯繫美國專科醫生提供第二醫療意見及轉介赴美就醫。
問:我女兒剛出生,是否有買危疾保障的需要?
答:現在的危疾保障計劃,保障期長達受保人100歲,而繳付保費年期不過10至25年,所以越早為子女投保,他們便可享有較長的保障期,而保費更便宜,例如剛出生的孩子的保費約為20歲青年的60%。
此外,較全面的計劃更會為兒童未被發現的先天性情況所引致的危疾提供保障,讓父母倍感安心。
問:如果我一直健康無恙,所繳付的保費豈不是白交?
答:早期的危疾計劃屬消費型,沒有退保現金價值。隨著市場發展,除消費型計劃外,市民亦可選擇具有儲蓄功能的危疾計劃。
只要身體健康或保單總賠償金額未達指定保障額,你便可在退保時獲得現金價值回奉,借保單為財富增值;若身體有恙,也可獲一筆過賠償,讓你進可攻,退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