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內地客戶赴港購買保險貢獻489億港元保費。但自銀聯重申「不支持支付在香港購買具有資本投資性質的保險產品」之後,相關保險交易數據已經回落。據最新數據顯示,銀聯卡境外保險交易已由10月的80.6億元人民幣降至11月的0.3億元人民幣,下降幅度超99%。
前11月內地客購港保近515億元,11月僅為0.3億元
11月30日,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內地客戶赴港購買保險貢獻489億港元保費,貢獻率近四成。加之10月份的80.6億元,前11個月,內地客戶赴港購買保險貢獻近515億元保費。但11月僅為0.3億元人民幣,下降幅度同比超99%。
與內地保險產品相比,香港保險以其較低的價格和較高的分紅吸引著內地投保人。從產品價格上來看,內地人身險預定利率普遍在3.5%-4%之間,而香港人身險的預定利率普遍在4%-5%之間,略高於內地人身險0.5%-1%,投資型保險回報率在4%-8%;從投資回報上來看,由於監管環境和資本管制差異,香港保險市場配置更加靈活有效,能獲得較高投資回報率。
投資類保險刷卡受限是交易額下降的主因
10月28日,中國銀聯在香港召集當地收單銀行進行合規培訓,闡釋《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重申了保險類商戶合規受理境內銀聯卡的相關要求。
10月29日,銀聯國際也發布公告稱,銀聯卡禁止支付境外投資性保險。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對於持卡人通過多次刷卡從事其他目的保險交易的情況,外匯局將充分利用銀行卡交易有記錄可查這一特點,會同銀行卡組織、發卡行,對於涉嫌多次刷卡交易的持卡人、商戶進行重點監測。此外,外匯局也已要求維薩、萬事達等國際卡組織標識的境內銀行卡發卡行,按照合規性、真實性的要求,執行金額限制類商戶的規定。
銀聯國際有關人士也表示,目前正在持續監測商戶交易,並根據交易情況要求商戶提供相關材料以證明交易的合規性。銀聯國際如果發現涉及違規交易,將通過收單機構採取約束措施。
有關舉措是為防範資金外流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中國銀聯便通知香港各保險公司,使用銀聯卡購買海外保險,單筆限額5000美元。簽約等。此外,今年10月底,銀聯國際再次重申,境內居民在境外購買除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經常項目保險外,都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
去年人民幣突然大幅貶值,其後持續下行,大陸居民往香港港投保金額持續增加,內地年初收緊大陸居民來港投保的支付渠道,包括銀聯嚴格執行內地持卡人境外投保卡金額上限,暫停部分網上支付渠道等。部分分析指出有關舉措是為防範資金外流。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今年以來的赴港保險熱潮中,不排除有一些非法資金藉助購買境外保單、分紅和退保退現的方式,從事資產轉移和洗錢活動,這也是監管部門高度關注境外保險異常交易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