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名為「香港保險公司全面暫停內地客戶銀聯刷卡繳納保費」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廣為傳播。該消息稱:中國銀聯將於10月29日凌晨0點起,全面暫停以銀聯為支付渠道繳納香港保險保費,有多家香港保險公司暫停銀聯刷卡繳納保費。消息一傳開,隨即引發民眾熱議、銀聯闢謠、搶購香港保險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雖有闢謠,銀行對香港保險確實收緊
28日晚間,銀聯發布公告稱:並未停止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銀聯卡支付服務,但按照監管政策要求,境內發行的銀聯卡僅可進行個人旅遊、消費類支付,不得用於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因此,銀聯卡僅可用於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不能購買具有資本項目投資性質的人壽險。
29日,銀聯再發聲:嚴格落實境外保險單筆交易不超5000美元限制。
而據每日金融採訪到目前從事香港保險業務的人員了解,銀聯對香港保險的支付確實收緊了,已經不能刷銀聯卡購買重疾險、儲蓄險,但VISA、Master、電匯、現金等方式仍然可以購買,不確定未來政策還會不會有所變化。
「香港銷量較大的重疾險、儲蓄險均帶有投資性質,現在都不能刷了,之前是可以的。」某準備赴港購買保險的女士對每日金融表示。
銀聯作為大陸居民最熟悉的支付方式,對港保險支付的限制無疑會對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消息出現當天,香港保險排名第一的英國保誠倫敦股價一度下跌近3%。
就像房產限購一樣,銀聯對港保險的限購,也反映了近些年大陸居民對香港保險的持續追捧。尤其是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預期不斷加強,以美元為結算單位的香港保險又火了一把。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香港向內地訪客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達301億港元,同比激增1.17倍,已經接近去年全年316億港元的投保總金額。
而消息一出,深圳居民紛紛連夜赴港搶購保險的消息也見諸各大媒體。
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之辯
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的比較,在此前已有不少討論,但很多人仍然不甚了解就下手買單,甚至買到內地「黑保險」仍不自知。
業內人士向每日金融表示,內地保險業和香港保險業相互抹黑的現象一直存在,一般爭議為以下幾點:
第一、香港保險保費低,收益高。這 點基本屬實,香港保險即便是重疾險也大多屬於分紅型,即保額會隨著年限增長,內地保險一般保額固定,如果是分紅型則保額較香港保險高出40%左右。但在收 益方面,如果中途退保現金價值會大大折扣,剛買保險的前兩年退保幾乎沒有現金價值,這點很多保險代理人不會給客戶強調,應當注意。
第二、香港保險不受內地法律保護。香港保險肯定不受內地法律保護,遵循香港法律。所以理賠時要需要和保險代理人進行充分溝通,這點相比內地保險可以就近上門顯然沒有那麼方便。
第三、內地保險公司不會倒閉。這 點不準確,內地《保險法》第92條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必須轉移給其他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香港《保險公司條例》第41章46條指出,除非法庭另有命令,否則清盤人須繼續經營保險人的長期業務,目的是將該業務作為 正營運中的事業而轉讓給另一保險人。所以說保險公司在香港、內地都是可以倒閉的,但是法律均保護被保險人的權益繼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