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公司推出新的繳費方式應對銀聯限制

       銀聯國際近日兩度發聲,重申境內銀聯卡在境外保險類商戶合規使用的重要性。
 
  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了多位香港地區保險從業人員後了解到,目前內地居民赴港使用銀聯渠道購買資本和金融項目已被叫停,但多數保險公司仍支持純Visa/Master卡購買保險,友邦、保誠等公司可以繼續刷帶有銀聯標識的Visa/Master卡,但不保證刷卡成功。此外還有現金、香港銀行本票、香港銀行支票、電匯匯票等繳費方式。
 
  多位香港保險從業人員稱,此次限制只是重申相關要求,對市場整體影響不大,而且主要針對大額保單,購買小額保單不用擔心。
       香港險企
 
  應對銀聯渠道受限
 
  早在今年2月,銀聯國際發出指引,要求從2016年2月4日起,銀聯卡實施交易額度限制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該指引將於香港各保險機構及其他商戶實施。不過,據了解,今年以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有一些保險公司可以直接刷銀聯卡購買大額保險。
 
  一位香港地區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10月31日部分香港保險公司推出相關應對措施。
 
  記者拿到的一份10月31日下午6點半更新的香港主要保險公司針對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提供的繳費方式參考表顯示,內地居民目前在香港購買保險,有現金、香港銀行本票、香港銀行支票、電匯匯票、Visa/Master信用卡(借記卡)、純銀聯卡6種繳費方式。
 
  其中,在友邦公司處,內地居民均可交現金購買首期或續期,每人每張保單限額1萬美元或8萬港幣;使用香港銀行本票均可購買首期或續期,30萬美元以下不需要提供底單,30萬美元以上需要底單,6萬~30萬美元需要客戶填寫付款聲明書;使用Visa/Master信用卡(借記卡)均可購買首期或續期,刷有銀聯標識的Visa/Master卡也可以,但不保證刷卡成功,每次限刷5000美元/38000港幣,可刷多次;刷純銀聯卡僅適用沒有現金價值的保單,比如意外險、醫療險,每張卡每日限刷5000美元。
 
  保誠、安盛、大都會、富通等公司針對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繳費方式大致相同,純銀聯卡都強調只適用沒有現金價值的保單,比如意外險、醫療險,每張卡每日限刷5000美元。
 
  在續保方面,上述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暫時應該不會受到特別大影響。如果是期繳的話,一般都會建議客戶開一個香港的賬戶,然後在保險公司辦理保費托收,客戶在續保的時候會比較方便。比如一些內資銀行的一卡兩地通,有些銀行資金是實時到香港賬戶,而且是免手續費的。從資金流動的角度來講,還是比較方便的,但額度會受到限制。此外,還可以刷Visa/Master卡。
 
  人民幣貶值背景下
 
  理性思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投資者對外幣資產配置需求增加,高收入居民通過購買香港保單可實現財富傳承、資產轉移等目的,這也是內地居民湧入香港購買保險的主要原因。
 
  對於擔憂人民幣貶值而考慮持有美元資產的人士,業內人士建議要思考兩個問題,一是準備配置多少比例的美元資產,二是期限有多久。
 
  關於配置美元資產的比例,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是普通收入的家庭,為了博取「美元匯率增長」,要拿出家庭相當比例的資產或年結餘進行投資,那大可不必。這種做法違背了資產配置本身的法則,倒像是跟風投資(賭博),多數結果是不好的。至於持有美元資產的期限,如果是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配置,應該要做到中長期。但如果只是沖著美元目前對人民幣的上升,而大量買入美元資產做短差,那不一定會勝過國內的投資。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11-04
下一篇 201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