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保險再度吸引市場眼球。上周末,銀聯國際發布聲明稱,按照監管政策要求,境內發行的銀聯卡僅可進行個人旅遊、消費類支付,不得用於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據網易財經了解,銀聯收緊境外保險刷卡支付後,除大額保單外,對於香港保險市場影響有限。
一家香港保險人士向網易財經介紹,除了銀聯卡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渠道繳費,銀聯卡的暫停對超大額保單影響較大。目前超過100萬港幣的保單,且沒有香港戶口的情況下,目前繳費可能比較麻煩。但持有VISA/MASTER卡,並且擁有較大額度,也可以在預存的情況下提高額度,也能夠刷卡支付較大的保單。
「目前可以使用的支付方式包括不超過62500港幣可以去保險公司直接交現金,通過VISA/MASTER卡,無金額上限,但受限於持卡人的額度;香港戶口支票(無上限);香港戶口本票(100000港幣)」,上述人士稱。
對於市場瘋傳的銀聯暫停大陸居民香港保單消費刷卡的傳聞,銀聯國際發布公告說謠傳不屬實,強調了消費型保單和單筆單卡5000美元不受影響。招商證券行業分析師李文兵稱,但是其中模糊點在於消費型保單如何界定,因為目前市場上很少有純風險型的保單,即便是重疾險,也有部分儲蓄功能。通過保險公司內部人士了解到,29號開始,儲蓄型保險銀聯刷卡已經暫停。
今年以來,監管政策已經多頭出動加強監管。今年2月份,銀聯規定實施交易額度限制為每次最高5000美元。外管局方面稱,考慮到境內持卡人在境外旅遊或商務交往時,有購買小額保險的需求,為了落實銀行卡項下經常項目可兌換政策,外匯局將保險類商戶設為金額限制類,持卡人在此類商戶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5000美元。
今年3月,央行發布跨境保險業務的新規定,銀聯卡單筆支付金額不得超過人民幣3萬元,而且只允許受理人身意外險、醫療保險、交通運輸險種,不包括人壽險、投資分紅等險種。
除此之外,保監會於今年5月發布《關於加強對非法銷售境外保險產品行為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無論是境內諮詢、理財、保險中介等機構還是個人,收受境外機構利益,在境內以產品說明會、理財高峰會、理財知識講座等名義宣傳、推介境外保險機構保險產品的行為,或者安排有意投保境外保險產品者赴境外投保的行為,構成促成交易而開展宣傳、招徠的銷售境外保險產品的行為,各保監局應依法予以查實、取締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