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買保險的人在過去五年里增長了7倍,未來還會繼續火嗎?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這一現象做了調查,香港保險單有啥優勢?目前銷售情況如何?中國大陸投保者購買風險有哪些?政策監管邊界在哪裡?
一、產品誘惑力大
相比於在大陸投保,香港保費較低、保額較高;特殊險種可以接受更高年齡投保;投保金額一般沒有特別限制;投保數年,保障至終身;重疾保障範圍比較大;嚴入寬出,全球理賠。
二、提供美元產品
與內地只有人民幣一種計價幣種相比,香港很多保險產品有港幣和美元兩種計價幣種,有的保險產品甚至設計成只有美元計價。而隨著美元步入加息周期,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香港美元產品吸引力越來越大。數據顯示,自中國央行2015年8月11日宣布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人民幣持續貶值,香港保險迎來了一場爆髮式增長。
三、是資產轉移的途徑之一
由於在香港購買保險產品,客戶可以直接刷銀聯卡繳費,不用受每年5萬美金限額的外匯管制,因此香港保單成了一些客戶將內地部分資產轉移至香港的有效工具。由於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資本管制限制少,日後客戶可將其在香港的資產再自由轉移至其他國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自2016年2月4日起,中國銀聯國際發布了最新指引,銀聯卡境外刷卡交易額度限制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不過可以多次刷卡。此舉被視為是繞過外匯管制來實現資金合法出境的重要途徑。
四、保險代理們發財的機會
大陸居民需求過大,一些保險代理人一個月的傭金收入高達1.6萬美元。現在不止保險代理人在宣傳香港保險的好處,第三方投資管理公司、證券公司、銀行業開始介入,他們通過內部推單形式向優質客戶資源推薦,讓香港保險花樣越來越多。
市場究竟有多熱
為了切身體驗香港保險市場的人氣,《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日以客戶身份,向銷售香港保險的銷售員車小姐了解道,進入9月開學季,兒童年金儲蓄險異常火爆。
記者:「最近開學了,我想問一問孩子的保險有哪些?」
車小姐:「孩子買的最多的是儲蓄型的。」
接下來,互加微信後,對方發給記者一份「儲蓄險案例匯總」。具體內容如下:孩子出生時,年繳5萬美金,繳費五年,總繳保費25萬美金。保單價值分提取和不提取兩種。
車小姐:「超多的,現在香港保險很火,都是年輕人去買,香港都排隊,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8月31日公布的上半年香港保險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香港保險行業上半年總保費收入2075億港元,同比增長12.2%。
其中,內地客戶貢獻新單保費收入301億港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16億港元),佔個人業務新單保費(815億港元)的比例也達到了37%,而2015年底,這一比例僅為24%。
首先還需要注意匯率風險。
「本來以為受監管了,買保險的人應該減少,怎麼還這麼多啊,大家不擔心五年內的風險嗎?」記者就此擔心詢問銷售員車小姐。
「關於五年內最大的風險就是匯率風險,如果美元貶值,那收益就大幅下降,但是未來幾年我們還是比較看好美元的。不然也不會這麼多客戶都排隊去買了。您可以新聞看看,火到中國都眼紅,要限制刷卡額度了。」
車小姐反覆強調,「給孩子買年金儲蓄險,最大的問題就是匯率風險,這個也不是保險公司難以控制的,但就目前來看,美元還是有空間的。」
另外一個因素是投資回報率風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原保險業資深人士(目前在互金行業從事與保險相關的職業)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第一,香港保單的承保人是香港保險公司,內地居民的這些資金投給香港企業,資金的安全,投資和收益,都取決於香港本身的投資環境穩定性的變化。
第二,中國大陸市場成長速度較快,市場回報率仍然有優勢。
該資深人士建議,「內地投保人不應該過度跟風。
目前沒有人能說清楚內地居民購買香港保險始於何時,但監管部門納入監管範疇始於2003年,今年在監管力度上更是加強。
今年2月份先是銀聯出台「限購令」,設下每次刷卡5000美元上限;4月份,保監會又發文揭示風險;6月份,再次發布了《關於加強對非法銷售境外保險產品行為監管工作的通知》,劃定了非法銷售香港保單的「紅線」,動真格地嚴打非。不過,赴港買保險的熱炒並未降溫。
就猶如國際金融報中提醒的那樣,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匯率風險和投資回報率風險,香港保險之所以能夠受到內地高凈值者的歡迎,其對抗這兩大風險的能力是重要原因:
1、對抗分風險,分散投資。
香港保險是以港幣或美元來投保的,可以抵抗人民幣貶值帶來的虧損。這幾年的歐元疲軟、人民幣貶值,再次證明美元是世界主導。繼日元、盧布、歐元之後,危機已經殺到門前!配置美金資產,成為了必要。
2、香港保險投資回報率高
內地保險資金投資渠道有限,內地保監會限定利率上限為3.5%。而香港保險公司的利率可以做到4.25%甚至更高,保費低的同時紅利也比較高。
所以,在香港,90%的產品如重疾險,人壽險,教育金等都是分紅型保險。除了住院險和意外險,還有其他消費型險,你想找到一個無分紅的儲蓄型險都是很難的。
3、避稅避債,轉移投資
香港沒有資本增值稅和遺產稅,且保險產品的隱私度保密度較高。對於在香港購買的人壽產品、分紅產品所得的賠償額或收益,是不用被徵收遺產稅或個人所得稅的。
且在香港「保險權大於債權」的法律框架下,如果被保人破產清算,他所購買的香港保險產品是不會被拿去償還債務的,這就幫被保人很好的保全了資產。
另外,前不久由X記理財社區對「內地網友是否考慮購買香港保險」發起了調查結果也顯示,4.0%的受訪網友表示已購買,29.0%的受訪網友表示「香港保險優勢多,打算購買」,26.1%的受訪網友不打算購買,40.9%的受訪網友表示不了解。由此可見,有意願購買香港保險的的佔比較高。香港保險還會持續火下去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