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給孩子提前拿到美國身份。從2007年只有600名孕媽赴美生子,到如今已經翻了十倍了。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中國內地居民赴美生子的人數已經從2015年的6萬人快速增漲到了2017的15萬人。
伴隨二胎開放,香港保險資訊網相信此數字應該還會繼續遞增。很多美生寶寶的父母是中國國籍,並且拿到美國身份以後,他們多數仍然選擇回到中國內地居住。那麼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美生寶寶的保險應該在哪裡買?在美國買嗎?還是應該跟隨父母在內地購買?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美寶家庭特意選擇在香港購買保險呢?
看點01、香港保險與美國徵稅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全球徵稅的國家,美國國稅局不僅關心美國公民在美國的資產,他們的全球的資產都被美國國稅局惦在心上,通過FATCA肥咖法案,他可以要求全球的金融機構向美國通報美國人(綠卡和公民)在海外的金融資料,以供美國政府查稅。這個金融機構就包含銀行和保險公司。
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所有的收入都要被徵稅,這要區分「資產」與「收入」:
收入是工作收入、投資所得利息、分紅或者資本利得等;
資產是個人擁有的房地產、土地、金融資產、公司股份、買賣股票、無形資產、天然資源和收藏品。
而美國的全球徵稅政策,針對的是個人收入,而非個人資產。
簡單舉個例子,成為美國納稅居民後,假設你在國內有3,000萬人民幣的房子正在出租,每年租金收入大概有200萬人民幣,那麼這200萬人民幣的租金凈收入就是被美國國稅局徵稅的金額。如果你把房子賣掉了,賺了錢,那就必須要付資本利得稅。
所以,對於美生寶寶需要留意的是,購買香港保險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清楚申報即可(FACAT和/或CRS)。
但是,不用怕,信息的申報並不意味著要交稅,稅收又是怎麼安排的呢?
分紅保單中途取出收益,收益超過保費的部分屬於資本增值,增值部分需要交資本利得稅。
還有,美國是一個避免雙重徵稅的國家。如果你能證明這部分資金在海外(美國以外)已經交過稅了,可以向美國申請抵稅,避免雙重交稅。
看點02、美國資本利得稅率有多高?
如前面所提,要看資本利得屬於長期還是短期?
如果短於1年就提取資本利得,這個稅率就很高了。分紅保單提取收益通常都是長於1年的長期資本利得,稅率較低,一般在0-15%,最高20%,具體也取決於納稅人的收入情況;
如果保單收益並不是從保單直接提取出來的,而是使用保單貸款的方式套現出來,那就另當別論,並不需要交稅,香港的萬用壽險等大額保單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用保單貸款的方式套現出來,遠比直接提取要划算:
一方面,因為是貸款,所以不需要向美國納稅;另一方面,貸款可以在滿足客戶的資金需求的同時,保留原有的大額保障;最後,因為保單收益高於貸款利息,客戶還能穩定地賺取息差!
看點03、香港保險如何購買?
1. 醫療保險
美生寶寶如果暫時與父母居住在國內,那麼醫療保險可選擇國內或者香港辦理,具體方案視乎於客戶的居住地和對醫療需求水平。如短期赴美可用旅行保險進行補充,但如果未來在美國居住會超過183天以上的,是要求在美國當地購買醫療保險的。
2. 重疾保險
從價格、保障範圍和保單現金價值增長的維度考慮,都建議在香港辦理。首先,美國重疾,因為美國的報銷類醫療已很完善,保額也因稅務要求而限額,所以重疾保險相對弱化。其次,國內重疾取消了現金價值增長,以人民幣計價,長期來看是難以滿足寶寶的美國身份與通脹需求的。
相對而言在香港,父母中國國籍寶寶美國出生而居住在內地的,是可以以父母身份投保,重疾完全以內地人士投保一樣辦理。此保單屬於持有人資產,賠付金額是沒有涉及到美國稅務的,也不需要填寫美國稅表。更值得一提的是,相對美國與國內,香港重疾保障的額外優勢還是有:更大的保障額度;多次賠付;有分紅增值;具備父母雙方受保人保護功能。
3. 儲蓄分紅險
因為美生寶寶未來在美國讀書的幾率很高,所以提前儲蓄未來的教育金、生活費或者置業首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美金儲蓄是一個必選項,但為什麼多美生爸媽選擇存錢在香港而不是直接存去美國?解析香港分紅儲蓄受美生父母追捧理由認為有三點。
第一,香港儲蓄分紅險有保證收益,且在GN16後實現率公布更為透明。美國保單則多是指數掛鉤為主,預期收益不保證。
第二,稅務是很重要的一項考慮指標。此保單屬於持有人資產,如果父母是中國籍持有保單,只要不轉移給子女持有是不需要交報美國的增值稅,而重疾理賠也是不計贈與或遺產稅的。
第三,香港保單已經開始有簡易的信託功能,可以更換受保人,並且提取方式很靈活,因此,未來即使是父母的稅務身份或者孩子的國籍選擇有所變化,都是有很多的規劃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