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出生的寶寶越來越多選擇購買香港保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給孩子提前拿到美國身份。從2007年只有600名孕媽赴美生子,到如今已經翻了十倍了。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中國內地居民赴美生子的人數已經從2015年的6萬人快速增漲到了2017的15萬人。

2019120200052067

伴隨二胎開放,香港保險資訊網相信此數字應該還會繼續遞增。很多美生寶寶的父母是中國國籍,並且拿到美國身份以後,他們多數仍然選擇回到中國內地居住。那麼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美生寶寶的保險應該在哪裡買?在美國買嗎?還是應該跟隨父母在內地購買?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美寶家庭特意選擇在香港購買保險呢?

看點01、香港保險與美國徵稅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全球徵稅的國家,美國國稅局不僅關心美國公民在美國的資產,他們的全球的資產都被美國國稅局惦在心上,通過FATCA肥咖法案,他可以要求全球的金融機構向美國通報美國人(綠卡和公民)在海外的金融資料,以供美國政府查稅。這個金融機構就包含銀行和保險公司。

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所有的收入都要被徵稅,這要區分「資產」與「收入」

收入是工作收入、投資所得利息、分紅或者資本利得等;

資產是個人擁有的房地產、土地、金融資產、公司股份、買賣股票、無形資產、天然資源和收藏品。

美國的全球徵稅政策,針對的是個人收入,而非個人資產

簡單舉個例子,成為美國納稅居民後,假設你在國內有3,000萬人民幣的房子正在出租,每年租金收入大概有200萬人民幣,那麼這200萬人民幣的租金凈收入就是被美國國稅局徵稅的金額。如果你把房子賣掉了,賺了錢,那就必須要付資本利得稅。

所以,對於美生寶寶需要留意的是,購買香港保險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清楚申報即可(FACAT和/或CRS)。

但是,不用怕,信息的申報並不意味著要交稅,稅收又是怎麼安排的呢?

分紅保單中途取出收益,收益超過保費的部分屬於資本增值,增值部分需要交資本利得稅。

還有,美國是一個避免雙重徵稅的國家。如果你能證明這部分資金在海外(美國以外)已經交過稅了,可以向美國申請抵稅,避免雙重交稅。

看點02、美國資本利得稅率有多高?

如前面所提,要看資本利得屬於長期還是短期?

如果短於1年就提取資本利得,這個稅率就很高了。分紅保單提取收益通常都是長於1年的長期資本利得,稅率較低,一般在0-15%,最高20%,具體也取決於納稅人的收入情況;

如果保單收益並不是從保單直接提取出來的,而是使用保單貸款的方式套現出來,那就另當別論,並不需要交稅,香港的萬用壽險等大額保單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用保單貸款的方式套現出來,遠比直接提取要划算:

一方面,因為是貸款,所以不需要向美國納稅;另一方面,貸款可以在滿足客戶的資金需求的同時,保留原有的大額保障;最後,因為保單收益高於貸款利息,客戶還能穩定地賺取息差!

看點03、香港保險如何購買?

1. 醫療保險

美生寶寶如果暫時與父母居住在國內,那麼醫療保險可選擇國內或者香港辦理,具體方案視乎於客戶的居住地和對醫療需求水平。如短期赴美可用旅行保險進行補充,但如果未來在美國居住會超過183天以上的,是要求在美國當地購買醫療保險的。

2. 重疾保險

從價格、保障範圍和保單現金價值增長的維度考慮,都建議在香港辦理。首先,美國重疾,因為美國的報銷類醫療已很完善,保額也因稅務要求而限額,所以重疾保險相對弱化。其次,國內重疾取消了現金價值增長,以人民幣計價,長期來看是難以滿足寶寶的美國身份與通脹需求的。

相對而言在香港,父母中國國籍寶寶美國出生而居住在內地的,是可以以父母身份投保,重疾完全以內地人士投保一樣辦理。此保單屬於持有人資產,賠付金額是沒有涉及到美國稅務的,也不需要填寫美國稅表。更值得一提的是,相對美國與國內,香港重疾保障的額外優勢還是有:更大的保障額度;多次賠付;有分紅增值;具備父母雙方受保人保護功能。

3. 儲蓄分紅險

因為美生寶寶未來在美國讀書的幾率很高,所以提前儲蓄未來的教育金、生活費或者置業首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美金儲蓄是一個必選項,但為什麼多美生爸媽選擇存錢在香港而不是直接存去美國?解析香港分紅儲蓄受美生父母追捧理由認為有三點。

第一香港儲蓄分紅險有保證收益,且在GN16後實現率公布更為透明。美國保單則多是指數掛鉤為主,預期收益不保證。

第二,稅務是很重要的一項考慮指標。此保單屬於持有人資產,如果父母是中國籍持有保單,只要不轉移給子女持有是不需要交報美國的增值稅,而重疾理賠也是不計贈與或遺產稅的。

第三,香港保單已經開始有簡易的信託功能,可以更換受保人,並且提取方式很靈活,因此,未來即使是父母的稅務身份或者孩子的國籍選擇有所變化,都是有很多的規劃空間的。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2)
上一篇 2019-09-24
下一篇 2019-12-06

更多相關內容

  • 買香港保險是為了保障規劃,不是投機,更不是炒匯!

    經常遇到客戶諮詢我們,買香港保險是不是美元保單比較保值?我只能回答:買香港保險保障大於投機,也不是炒匯。您買一份以美元保單計價的香港重疾險,在您年齡小的時候,最初可以以小博大(發生理賠後,是不需要續交保費的),在您年齡大的時候,如果不發生理…

    2017-12-25
    983
  • 早產兒購買香港保險如何核保?早產兒可以購買香港保險嗎?

    偶爾有客戶詢問早產兒購買香港保險如何核保?早產兒可以購買香港保險嗎?早產是嚴重的全球問題,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產併發症也是早產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約佔所有死亡的16%,佔新生嬰兒死亡的 35%。而存活的早產兒後續也有很大的短期…

    2020-12-14
    10.4K
  • 買香港保險:錢重要還是健康重要?

    看到這個標題,今天想說一下到底是錢重要還是健康重要,那麼保險又是什麼呢?根據瑞銀最新研究報告發現,香港高凈值人士中有59%相信自己會活到100歲。這個預期明顯比大部分發達國家80歲的平均壽命為高。調查逾九成的富有人士都認為健康重要過財富,願…

    2018-05-29
    1.1K
  • 買香港保險是找保險代理還是保險經紀

    最近筆者接觸不少客戶,很多客戶不太理解我們公司的定位,說為什麼去香港買保險要找保險經紀公司啊?保險公司員工不可以嗎? 首先,保險公司基本都是產銷分離,所以保險公司的員工,也就是所謂意義上的「內勤」,都是進行支持工作的。一般,銷售保險是通過銀…

    2017-02-16
    11.5K
  • 德勤&中銀人壽調查:大灣區64%居民有興趣買香港保險

    內地居民有興趣買香港保險 德勤和中銀人壽發布根據2月至5月間對約1000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約64%大灣區內地居民有興趣在香港購買保險產品,其中重疾保險是他們購物清單上的首位(約63%)。報告顯示,合理的溢價、更廣泛的產品種類和更高的收益率…

    2022-08-24
    1.1K
  • 您還沒到40歲 不適宜買香港保險!

    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曾說:「40歲以前沒有真正的價值投資者!」這是因為人在40歲前,還沒有經歷過市場劇烈變化的洗禮,還殘存著一夜暴富的幻想,只有隨著40歲後暴富心態的幻滅,才能更深刻理解,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所以,我們也說,您還…

    2019-04-14
    1.4K
  • 內地居民購買香港保險是否存在法律風險

    簡單來說,在香港買,找對代理人,就能幫你規避目前可預見的法律風險。 首先,去香港買這一項,去年內地保監會去年還專門提醒大家,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

    2017-04-15
    17.5K
  • 確診患上新冠肺炎 還能買香港保險嗎?

    隨著新冠疫情繼續在全球蔓延,香港本地每天確診超過5000例,那麼就會產生一個問題,確診患上新冠肺炎 還能買香港保險嗎?相信也是很多人需要關注的問題,購買香港醫療險、香港重疾險、香港人壽(香港儲蓄分紅險)有什麼影響呢?香港保險公司對新冠肺炎確…

    2022-02-21
    1.1K
  • 剛出生寶寶買香港保險和疫苗完美攻略

    疫苗醜聞扒出來後,很多人對於國內的食品、醫療、教育等社會公信體系產生了嚴重質疑。金融,做為誠信體系的重災難,更是最近不斷爆出驚天醜聞。 國家放開二胎政策,當然是利國利民喜大普奔的事情,但是一系列事件後,讓很多准二胎家庭產生了「搞我就算了,還…

    2018-09-12
    13.2K
  • 去香港銀行開戶、買香港保險、打九價HPV疫苗

    開香港銀行賬戶,買香港保險,打九價HPV疫苗—這就是現在的「赴港三件套」 開香港賬戶有什麼用 這裡說的香港賬戶,其實約等於海外賬戶。 只不過,對於內地人來說,香港賬戶是最容易開的海外賬戶。 因為大多數香港賬戶,可以在內地見證開戶,如果實在開…

    2019-05-12 香港保險科普
    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