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從8月底傳出內地銀保監發文,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完善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形成機制及調整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很長很繞,簡單來說就是:長期年金險的預定利率上限從4.025%降為3.5%,4.025%的年金險將成為歷史!實際上,這個消息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傳出,只不過這一次銀保監會以正式發文的形式,取消了對長期年金險的「定價優惠」。
今年以來全球央行紛紛掀起了降息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已連續3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8月1日「全球經濟霸主」美國宣布10年來首次降息,未來還會有更多國家加入「降息大軍」。
全球利率下行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前不久丹麥銀行甚至推出世界首例負利率貸款。中國的存款的利率也在不斷下行。
1997年-1999年,央行七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10.98%降至2.25%,保險的預定利率也隨著下調。一旦保險資金投資運用收益率低於有效保險合同的平均預定利率,保險公司就會形成利差損。
看點03
保險且珍惜
什麼是理財,單純的追求高收益不考慮風險的?很多人把理財和投機混淆,上升的市場你投機可能會賺很多錢,但下行的市場可能連底褲都沒了。三哥認為盲目的追求高收益並不是理財,科學合理的分配資產,既能獲得合理的收益,又可以規避市場下行的風險,才是好的理財規劃。
目前全球市場處於下行階段,保險是必不可少的理財規劃。保險,執著於日息月利的馬拉松,也會走的完美華麗。給它一個時間的長度,一定會給你划出一條完美的人生曲線(複利)。
另外從從上面的文件我們可以看到,責任準備金率的調整,對於年金或儲蓄這樣的產品是降低收益的,但對傳統重疾險未來的價格大概率會調高,所以無論是年金還是重疾,如果你還沒有購買,但是你想買,請抓緊時間去買吧,過了這個村就真沒這個店了。
香港保險優勢
預定利率只是預定的回報率,實際上還要扣除一些運營費用,最後能拿到多少錢,還要看年金險的內部收益率(IRR)。之前年金險最高預定利率不得超過4.025%的時候,市面上大多數內地年金險的實際收益率在3%左右。
香港保險對產品定價和投資管理上不設限制,完全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預期中長期收益為4%-6%,收益分為保證和非保證兩部分。根據香港GN16的指引,保險公司必須在網站上公布過往5年內所有產品預期分紅實現率,可以幫客戶更直觀地了解一家保險公司實現預期回報的能力。
以前,大家都被「寵壞了」:動不動就是8%收益、還能保本剛兌、還有高流動性。現在很多人還沒有建立起「自負盈虧」的理性投資觀念,內地需要很強的投資者保護,監管機構的壓力是很大的。香港採取的是市場化運作,能不能活得更好,靠保險公司自己。
香港儲蓄分紅險受到追捧,成為私人財富出海的第一站,滿足了一部分需求:
1、市場發展成熟
香港保險公司大多是世界上經營幾百年的優質金融機構,投資能力、抗風險能力世界一流,經歷過泰坦尼克號事件、一戰二戰,穿越牛熊,由專業投資團隊做穩健投資,資金規模大、投資期限長、全球範圍內投資,盈利能力強。
2、收益相對高
香港保險在保單定價和投資管理上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紅利每年派發,能跟隨市場享受每年保險公司投資的紅利,前不久香港儲蓄險的旗艦產品剛剛公布最新歸原紅利高達140%。
3、美元配置極佳工具
香港保險以港幣或美元計價,能夠滿足部分高凈值人群對沖宏觀風險,實現資產配置多元化的需求。相對於海外房產,在資金靈活運用方面有優勢。
4、實現大額、中長期融資需求
很多明星喜歡扎堆海港城買儲蓄分紅險,成了一道風景線。很多企業主和炒房客,喜歡把香港保險視為融資工具。
買香港保險不是跟風,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先保障後理財,先保證生活,閑錢用來投資增值,實際上是對未來生活(教育、養老)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