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有幾好?為何中產階級都愛去香港買保險?是保額更高?還是收益更高?理賠怎麼辦?
中產階級買保險的需求
首先是「堵漏洞」,即不讓自己現有的財富因意外而流失,比如重病、意外身故等。這一點,是所有買保險的人共有的保障性需求,中產階級亦不例外。
其次,中產階級作為高凈值人群,其對於資產保值增值也具有一定的需求。保險作為金融四大工具之一,除了重保障性這一點外,還具有天然的投資屬性,在個人資產配置中,保險型資產佔據重要地位。
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的區別
那麼,香港保險比內地保險到底優越在哪些方面呢?
1、在保費方面,同等保額的情況下,香港保險較內地保險便宜30%;
2、在投資收益方面,香港保險年回報率為5-9%,而內地保險多在3%左右;
3、在保險等待期(又稱觀察期,在這期間當事人即便發生保險事故,受益人也不能獲得賠償)方面,香港保險等待期為60天,內地保險等待期為180天;
4、在保障範圍方面,香港保險重疾險賠付範圍涵蓋50多種,而內地保險重疾險只涵蓋40多種。另外,香港保險還可以賠付酒駕死亡、飛機墜毀、艾滋病死亡等,而內地保險不予賠付;
5、在理賠地域方面,香港保險可包含海外醫院、香港醫院及內地醫院,而內地保險只包括內地醫院;
6、在理賠時間方面,香港保險接受第二醫療意見,一旦確認立刻賠付,而內地醫院不接受第二醫療意見,需要先做完手術後進行賠付。
內地人香港投保比例的增長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香港保險在產品設計方面較之內地保險,具有一定的優勢,那麼市場反應如何呢?
我們或許可以從香港每年新保單中內地人購買比例的增長,看出點趨勢。
為了更好的理解香港保險的特點,我們來看一則案例。
成先生,今年38歲,妻子35歲,二人均屬於企業中高級管理者,有一個一歲半的小朋友。鑒於夫妻倆正值職業上升期且有為小盆友設置教育金的打算,我們來看一款比較知名的儲蓄保險(為避廣告,文中已隱去保險名稱,感興趣的朋友可在評論中扒)。
1、保費返還時間:從保單審核通過(並每年按時繳費)後,第21年開始領取,每年領取8.8萬元人民幣,一直領到受益人99歲。
也就是說,投保年齡越小,越早開始領取。比如案例中成先生在女兒一歲多時投保,那麼小盆友從22歲起,可以每年領取8.8萬元「零花錢」,不論是創業,還是結婚,都可以是一筆啟動資金。
2、在每年領取投資收益的同時,受益人的賬戶里還有一筆錢:
61歲時賬戶餘額為558.8萬元人民幣;
81歲時賬戶餘額為1848萬元人民幣;
100歲時賬戶餘額為6890.6萬元人民幣。
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如果把每年領取的「保費返還」看作「利息」,那麼到61歲、81歲、100歲時,受益人的賬戶里還有幾百幾千萬「本金」。當然,受益人也可以中途一次性取清賬戶里的錢,不必要非等這三個年齡節點,具體金額參照賬戶餘額。
也就是說,成先生為女兒買的這份保險,可以涵蓋小盆友的一生,不僅僅是成長,而年老後的高額賬戶餘額,更是有著不錯的投資收益。即便人民幣貶值,也可以兩相衝抵了。
最後,關於人民幣貶值速度,大家在投保前一定要做充分預估(畢竟是幾十年後的事)。以及產品雖好,但別忘了其投保門檻(5年繳納50萬元人民幣),在當前,這應該還是一款「很中產」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