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香港東方日報新聞】:香港保險業步入大時代!國內客戶新單年增48%,香港保單打入內地小城市,保費便宜過內地三成,保障額度卻高出極多,人性話高效快速的理賠口碑讓大家紛紛認可香港保險。
內地客著重口碑
以壽險及危疾保為例,保險公司所收的保費率是按當地人均壽命、病發率及死亡率等計算,由於香港人均壽命較內地長,故保費亦較便宜。美聯金融財富管理總監鄭明輝指,以相同保額計算,香港保單保費可較內地平兩至三成,而來自不同地區的內地客,保險公司所收的保費亦可能不同。
「有保險公司會用浮動費率方式進行風險管理,比如來自廣東地區的投保人,由於屬於經濟發達地區,生活水平高,壽險風險則相對低,故保費亦較來自二、三線城市的投保人低。」鄭明輝指,內地客著重口碑,通常依靠朋友及中介人介紹,在「人傳人」下,來港買保險的風氣已蔓延至內地三、四線城市。
銷售需在港進行
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亦認為,未來香港保險業可以「前途無限」,但勉勵業界「唔好做壞招牌」,包括銷售必須在香港進行,清楚解釋收費及保障範圍等,才能繼續延續優勢。
保單打入內地小城市
他續指,香港保險市場成熟,在人民幣貶值的勢頭下,內地大戶更願意配置境外資產分散風險,同時可以避開遺產稅,可謂一舉三得。以往該行有約七成內地客來自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隨著來港買保險的風氣愈吹愈遠,小城市如成都等,均見有客戶增長。
曾指香港保險業進入「黃金五年」的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亦表示,香港只有七百萬人,反觀內地13億人口市場,相信內地必定成為本港壽險新單的主要市場,坦言香港保險業有「黃金十年都唔出奇」。隨著兩地互動增加,他相信保險業可如股市般步入「大時代」,內地客新做人壽保單保費佔總額,料可於短期內由兩成升至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