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善用保險第二醫療意見 讓病人得到更合適治療

不知讀者有沒有留意,現在的危疾保障計劃(重疾險)內,附有第二醫療意見。所謂第二醫療意見,不是保險公司讓受保人再看第二個醫生,而替受保人多付一份醫療開支,而是將第一份確診危疾的醫療報告,交到歐美專科醫院去確認及核對,再給予受保人意見。
其實保險公司不是要逃避理賠的責任,其出發點是要準確地診斷疾病,令病人可以得到妥善治療的第一步。

不同醫生的專業範疇及經驗有異,加上近年醫療失誤或錯判病情的事件時有發生病人若經濟許可,總想尋找更多醫生對病症和治療的意見,帶來多一點的保障,最重要是得到適合的治療。

現今科技發達,人人上網皆可得到不少有關不同疾病的資訊,不再像以往一樣認為原診醫生的診斷及意見是至高無上,不能挑戰,亦增加了尋求第二醫療意見的動機。

第二醫療意見,提供病人另一選擇

其實香港公營醫療機構在處理嚴重病情時,也會有醫護專家成立委員會或團隊,由不同的專業的醫生合力會診為患者診治,這樣便不需要私營的第二醫療意見諮詢。

但本港的公營醫護人員人手短缺、床位不足、輪候診症時間長、排期接受手術時間遙遙無期等問題,令很多市民都不得不轉向私營醫療機構。

hurt 19854450725bcd9095b87f6

第二醫療意見諮詢

而在本港的私營制度下,患者都只會跟個別的主診醫生見面及商討病情。

這時第二醫療意見諮詢,就可發揮其作用。

筆者曾遇過一位客人,他在甲狀腺上有一個直徑大概為0.4毫米的腫瘤。

在接受活體組織檢查後,仍未能定論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

當時病人的原診醫生建議她接受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

但後來該公司為病人提供第二醫療意見諮詢,透過事主的醫療紀錄、化驗結果等資料,加上諮詢各地專家,結果一致認為不用進行手術。

保險公司之後協助事主寫了一封信給其原診醫生,詳述有關資料,結果事主的原診醫生看過資料後,也同意建議取消手術。

20181022h006 5566791215bcd915d419c6

由此可見,第二醫療意見可給病人了解更多的選擇,是作醫療決定重要的一環。

不過,第二醫療意見也有其限制,因為只找與原診醫生不同的醫生給意見。

如果兩位醫生各持不同意見,這樣會令患病者感到煩擾,更無法下定決心。

第二醫療,尋求中立意見

這樣的話,患病者可能要自付費用去見第三位醫生,尋求中立的意見了。

相反地,若可把病人的病情及所得的醫療資料及報告整合,為病人成立一個專屬的個人醫療團隊,提供更整全的個人療程管理,為病人總結一個決定,這樣將對病人有更理想的效果。

但目前為止,這個服務只提供多方的意見,並未有總結病情的效果。

不少本港保險公司皆有與醫療機構合作,只要客戶投保個別保險產品,便可為受保人提供第二醫療意見諮詢服務。

不過,醫療機構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在角色上難免讓人懷疑會有衝突,要看能否做到中立地去協助客戶,提供獨立的醫療意見。

現時市面上有不少保險公司的產品都附有類似服務,如宏利保險、美國萬通保險亞洲,均與美國醫療機構的專家合作,購買旗下的癌症醫保產品可作為附加權益。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2)
上一篇 2018-12-21
下一篇 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