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香港高端醫療保險的報銷範圍非常廣,全球通用,一般報銷額度可達3000-5000萬港幣,由於是消費型保險,每年都需要交保費,而且隨著投保人年齡增長,每年保費還會略有上漲,那麼有沒有一種投保組合可以支付這筆每年的保費呢?答案是有,利用香港儲蓄險每年產生的收益來支付高端醫療保險的終身保費,下面我們就把該原理分享給大家。
市場上的香港高端醫療保險計劃一般不會為個別項目(如病房費用、手術費和長期治療如癌症治療等)設賠償上限,只會設每年賠償上限和終身上限,有些保險公司甚至不設終身上限。由於賠償額可以非常高,所以這類型保險會劃分保障地區,例如全球、全球但不包括美國或北美、亞洲等,並設有不同金額的墊底費(自付額)。
針對不同客戶原有基本保障為他們挑選合適的保障,對於香港本地以及內地的投保人,一般亞洲版本的高端醫療會更適合他們,至於是否選擇有墊底費的版本,就要看投保人經濟能力了。
再富有的錢,都不捨得花在治病上,也不捨得在買保險上。
一般高端醫療保險有三個墊底費版本可以選擇,0墊底費,2000美金墊底費,3125美金墊底費。墊底費越高,保費越便宜。
每年2000美金墊底費版本的最合適香港和內地投保人。內地投保人有社保,墊底費部分完全可以由社保補充,香港工薪階層普遍有團體醫療保險福利,因此,能少花一半保費獲得同樣保障,我一般都建議客戶謹慎選擇。
如何更精明和有效地處理保費的問題?
購買醫療保險最好做好終身保障的準備,因為年紀愈大,愈有需要用到醫療保險,所以亦必須要考慮將來保費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時的繳付問題,尤其是退休後沒有收入的時候。
根據保險公司的保費表,假設保險公司不上調保費,一般由29歲到99歲的保費總和約200萬元。保費總和可能有點嚇人,但仔細一想,由29歲到99歲的所有醫療開支應該遠超過200萬元,如果能夠將這些開支轉給保險公司,那200萬元保費又好像不那麼貴。
然而,如果現在能夠以更少的保費(例如約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能處理全期醫療保險的保費會更理想。
客戶趁有經濟能力時,每年額外儲一筆錢,目標儲蓄期為10年,並透過高儲蓄成分的保險計划去提升回報,目標是儲起一筆錢以繳交終身的醫療保費。
由第11年開始從儲蓄戶口開始提款繳交醫療保險的保費直至百年歸老,繳交完所有醫療保險保費後,儲蓄戶口還剩客觀財富。
當然根據過往的經驗,保險公司不可能不調整醫療保險的保費,而且這類高端醫療保險,保費增幅會比一般醫療保險計劃高,如果醫療保險的保費每年增加3%和5%,分別屬於合理和比較誇張的情況,則全期醫療保險的保費會分別增加至約758萬元和2000萬元。
無論每年增幅為3%或5%,市面仍有儲蓄計劃足夠支付全期醫療保險的保費,客戶便可以有更清晰的預算和安排,為自己落實得到終身優質醫療的安排。
香港很多保險公司也積極推行索償管理,希望可以有效控制賠償額,從而減低加保費的機會,當中包括醫療網路、門診手術、健康程式,以及個人療程管理等。
在內地,高額醫療開支上升並不是單純來自於醫療通脹,而是其他不可言喻的開支。若果說醫療通脹是醫療技術上升帶來的成本上升,內地居民似乎並未能在醫療開支上漲的同時享受真正醫療技術發達,醫療環境醫護人員服務改善以及獲得公平正確的醫療指引建議。
保險公司在銷售醫療保險的同時,都會建議客人多做一份儲蓄,兩者可以分開做,也可以在同一張保單中安排,例如以一份短年期的儲蓄保險作為基本計劃,再附加一份高端醫療保險。只要儲蓄計劃供滿了,例如5-10年,便連附加的那份醫療保險也不用自己付錢,可以由基本計劃中,儲蓄保險每年派發的紅利或保證現金來支付。
目前推薦給大家的是利用友邦香港的愛無憂長享計劃3+至尊亞洲醫療保障計劃,具體參見:https://www.hkinsu.com/zhuanlan/tong/6376.html
沒有人會討厭錢,但人們肯定討厭把錢交給醫生和醫院,面對不可逆轉的情況,最明智的情況就是做好兩手準備,做好更長遠的準備。
利用儲蓄險的收益支付高端醫療保險的做法,現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採納,最終還是希望大家還是能夠健康健康平平安安的,當然既然有這個條件,為什麼不去實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