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昨天出席保險業論壇時表示,首間經快速通道(Fast Track)成立的保險公司,申請審批需時數月才完成,目前有數間公司已提交申請,部分公司已有成熟計劃,惟部分仍須補交資料。
首間數月內面世
該局去年9月宣布推出快速通道,快速通道專為創新保險公司而設,公司的全部產品需要在網上銷售,希望藉保險科技(InsurTech)為行業帶來正面影響,張雲正亦認為相關公司可塑性相當高。
中港「保險通」方面,張雲正指仍在深入研究中,首先需要解決當中的銜接問題,因兩地監管方式及標準不一,如賠償上限及法例框架等方面要有協調,不可過於輕率處理。他表示,「保險通」與大灣區未來發展相關,重點並不限於在大灣區開拓保險市場,亦關乎保險如何保障港澳人士在大灣區居住及生活,亦令內地居民未來毋須特意來港購買保險。
保險通須解決銜接問題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預料至2030年「一帶一路」基建投資需求每年達1.7萬億美元,估計自2018年至2022年間將有16萬億美元的保險費用,加上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預期區內保險業需求龐大;政府正研究協助保險業界進入大灣區業務,相信可為業界提供發展機會。
陳茂波稱,保監會與中國銀保監會訂立的跨境互惠協議,有助提升香港發展離岸再保險的優勢。他指出,政府已向內地建議本港保險企業在大灣區內設立售後服務中心,並在區內銷售本港保險產品,當局亦正研究稅務優惠推動海上保險發展。
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說,香港過去對保險業的理解較單一,發展產品主要為人壽及投資,而人纔則主要為前線經紀,亦較少涉足再保險、風險轉嫁及海上保險等業務,要對接「一帶一路」保險需求存在限制。他認為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依賴石油開採,相關基建保險有特定的專業知識,香港保險業界若要開拓「一帶一路」業務,有需要具備全方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