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地居民去香港買保險,都看重些什麼?
通過對赴港投保的內地客戶特徵進行總結,我們可以觀察到,除一部分高凈值人群外,從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香港保險的,大多數是受教育水平較高的中產家庭,或是目前仍處於奮鬥階段的年輕潛力中產。
從香港保險這種商品的本質分析,可以理解香港保險在中國內地市場獨特的「客戶群定位」:有較高的金融素養,有一定的財富累積,對未來生活有長遠的規劃,對家庭資產多元化配置有一定需求。這是因為,香港保險首先是一份保險,然後又是一份以外幣為單位的保險。
對於中國的高凈值人群,他們選擇到香港買保險,主要看重的是香港終身壽險較低的費率、境外資產的配置需求、高端醫療海外就醫與財富傳承等;對於一些中產家庭,他們主要看重香港重疾險較好的產品特性與保障、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同時美元保單更能滿足他們為孩子準備留學教育金、未來到海外問診就醫的需求。
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很多內地居民並不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而是被一些誇大宣傳所鼓吹的「高收益」所吸引,或是因為看到身邊的朋友都在買而跟風去買,這種忽略了自己真實需求與實際能力的行為實際上並不理性。
2、香港重疾險的主要特點
根據香港保監局公布的2018年一季度市場數據,內地客戶投保的新保單中,有60.8%(數目佔比)屬於重疾險,因此重疾險是內地客戶到香港投保的最主要險種。
數據來源:香港保監局《長期保險業務季度發表的臨時統計數字》
與內地重疾險相比,香港重疾險的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個:
1. 美元保單:方便被保險人直接到海外就醫,同時由於美元穩健的貨幣政策,抗通脹能力較強。
2. 分紅增額:香港絕大多數重疾險具有分紅的特性,保額會不斷增長,可以有效抵禦未來幾十年後由於通貨膨脹所導致的原保額購買力大幅縮水。而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分紅保險精算規定》和《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內地的重疾險暫不能被設計為分紅型。
3. 癌症多次賠付:癌症多次賠付已經成為了香港重疾險的標配,保障癌症的持續、複發、擴散與新症,每三年理賠一次,最多三次,可以為被保險人在抗癌治療過程中提供持續補償。內地也已經有類似特性的重疾產品出現,但尚未全面普及。
4. 保證轉換權益:香港重疾險大多在保障開始的最初十年或十五年中提供一份相當於原保額50%左右的額外定期保障,這部分定期保障擁有「保障轉換權益」,即在定期保障結束前,投保人可無需體檢將這部分定期保障轉換為一份終身保障(需要按照轉換時的年齡重新計算保費,但是保險公司不會因為投保人當時的身體狀況額外加費或拒保)。在被保險人身體狀況出現惡化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很可能無法繼續投保其他重疾險產品來增高保額,這時行使這個保證轉換權益就會變得非常有價值。
3、內地重疾險的主要特點
當然,也有部分產品特點,是內地重疾險具備而香港重疾險沒有的:
1. 輕症豁免:輕症豁免保費是內地重疾險的一大亮點,這個功能非常實用,能夠有效地減輕被保險人罹患輕症後的續期保費壓力。不過,香港目前還沒有重疾險真正擁有輕症豁免功能(有的產品能夠在被保險人患輕症後豁免一年的保費,有產品能夠在中症後豁免保費,但實用性不如內地重疾險的輕症豁免)。
2. 輕症額外賠付:內地重疾險的輕症賠付是不佔主險原保額的,相當於額外賠付,甚至有的產品可以額外賠付2次、3次輕症。但是香港重疾險的輕症賠付是佔用主險原保額的,有的產品在原保額扣減之後,後續保費也會按比例降低,保單分紅也會相應地同比例減少。
3. 有「消費型重疾險」可選:內地重疾險的另外一大優勢,就是有「消費型重疾險」產品提供。這種重疾險產品只有疾病責任保障,不包含身故賠償(身故後退還保單現金價值),因此與市面上常見的包含身故賠償責任的重疾險產品相比價格要便宜不少(約15%~25%),為很多希望獲得基礎重疾保障的家庭提供了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4. 甲狀腺癌可被當做重疾理賠:有關於甲狀腺癌是否應該被列入「重疾」的爭論有很多很多,不過T1N0M0或以下級別的甲狀腺癌在香港的確只能理賠輕症,而在內地卻可以理賠重疾(T1N0M0以上級別的甲狀腺癌在香港也屬於重疾)。雖然看上去內地重疾險在甲狀腺癌的理賠上更加寬鬆,但是由於近年來甲狀腺癌的高發,使得內地重疾險在甲狀腺癌上的賠付成本有增無減,而這些成本最終還是要轉移到所有投保人身上。究竟要不要為了一個治療只需要花費2萬多元人民幣、幾乎沒有致死率的「癌症」來讓所有人付出更高的保費,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4、重疾險特點差異總結
在全民保險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為自己挑選一份合適的重疾險似乎是很多人在一開始就面臨的「頭疼難題」。這時,很多朋友不免就會糾結於「究竟是選香港重疾險,還是選內地重疾險?」這個問題。
單純從保險市場的發展程度來看,香港保險確實是領先於內地保險的,因此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香港的保險產品都較內地產品有絕對的優勢。
不過最近幾年,中國內地保險業開始飛速發展,保險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尤其是在2013年人身險預定利率由2.5%放開以後,重疾險的保費大幅下降,加上激烈的市場競爭,產品性能的提升已十分明顯。
今天,網上有很多用來對比香港和內地重疾險的「陳舊」文章,裡面所用到的仍是諸如「香港重疾險疾病保障範圍廣、價格大幅低於內地重疾險」之類的論據,實際上已經很不客觀。在我看來,內地重疾險與香港重疾險的差距仍在,但是距離確實在一天天地減小。
因此,對於那些糾結於「究竟是選香港的重疾險,還是選內地的重疾險?」這個問題的朋友,我認為做出選擇的關鍵,就在於這個重疾險的產品特點究竟能不能滿足我們自身的需求——
- 如果你對於美元保單、海外就醫、保額分紅增值抵禦通貨膨脹和癌症持續治療等功能有需求,建議選擇香港重疾險;
- 如果你對於輕症豁免保費、輕症額外賠付、價格更加便宜的消費型重疾、甲狀腺癌能夠當作重疾理賠、理賠更加快捷方便等功能有需求,則建議選擇內地重疾險。
雖然香港與內地重疾險都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但從目前的產品形態變化來看,香港與內地重疾險有一定的「趨同」趨勢——因為很多消費者的需求是重疊的,而消費者在比較兩地產品過程中所產生的需求,也促使兩地產品不斷「取長補短」、迭代升級。
希望我的這篇文章可以給糾結於挑選重疾險的朋友帶去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