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爭做經紀 香港保險狂歡還能持續多久](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遊客來港購物之餘順便買保險。圖片來源:法新社
近幾年,內地遊客前往香港「掃貨」時,購物清單上除了化妝品、奢侈品、保健品等常見購買類目外,另一項「香港特產」的出現頻率也越來越高,那就是香港保險。
由於保障範圍更加全面,年繳保費金額更低,同時又提供了更多內地保險市場目前無法提供的保險產品種類的選擇,香港保險產品近幾年成為受內地遊客追捧的對象,甚至出現了專門組團赴港「團購」保險的現象。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上半年,香港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總額為139億港元,佔上半年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0.2%。而相比2014年全年內地訪客全年新造保單保費總額244億元,年增長21%的迅猛之勢,2015年上半年的增長已明顯放緩。
內地在港學生稱保險經紀生力軍
友邦中國首席執行官蔡強在2015年初召開的友邦新聞發佈會上公開稱2015年將迎來「中國保險業最好的時代」。但近幾年香港保險在內地的瘋狂滲透,或使持續多年的高增長面臨拐點。
由於瞄準內地市場的增長潛力,有保險公司的招聘團隊甚至專門瞄準內地來港的學生發展成為「下線」,幾乎每個內地生在香港剛開始找工作時,都接到過保險公司的電話,伸出「橄欖枝」問是否考慮到保險公司就業。香港本地一家著名英資保險公司的一個區域團隊,2013年時總人數約為200人,在這兩年間,團隊人數已經急劇擴張到了1200人。而新增的這1000人,幾乎都是內地赴港留學的學生。
不少保險經紀也會以賺快錢作為誘因來吸引新人加入。從商業利益而言,這並沒有錯,況且,保險經紀業務除了能給內地留學生們帶來豐厚且的收益,能夠快速積累財富,此外保險公司還能夠幫助他們獲得在香港工作的簽證。這樣一來,即便你對保險沒有任何興趣,但獲得簽證不妨是一個很好的誘因。
根據中國保險報資料中心的統計,截止2014年底,中國保險新增市場份額出現了明顯的向中西部市場傾斜的情況。與2013年相比,保險密度上升最快的省份前三位分別為遼寧省,寧夏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同步增速分別高達43.59%,32.02%以及31.95%。除此之外,其他西部地區的保險密度增長速度都高於東部地區。這也側面顯示了,較早被開發的東部市場的保險市場佔有率進一步被提高的難度。
![大學生爭做經紀 香港保險狂歡還能持續多久](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香港保險性價比在下降
除此之外,由於大量內地訪客的購買,香港保險產品的價格在近些年也經歷了不斷上漲的行情,「性價比」雖高但也已遠不如前。
大部分香港公司新設計的保險計劃書已經開始區分港澳人士和其他地區投保人士,採用內地人口的平均年齡、法律人文環境等因素來精算保單應收取的費用,而非盲目沿用香港本地的各項優質資料計算得出的較低的保單價格。某香港知名高端醫療險產品,由於近年來大批內地客戶的投保,累計三年保費上調已經超過140%,單年保費漲幅超過40%,則很快保費價格差異與國內各大保險公司相比將無太大優勢。
在此環境下,大量的單純靠保險業務為主打的協力廠商理財公司在年初時已逐漸將重心轉移,將保險產品作為各種香港離岸理財產品的一類,配合信託、地產、基金等產品打包出售。
前仆後繼者大有人在
但只要有關中國保險業與國際保險業深度與密度巨大差距的資料鴻溝仍在,市場仍然在堅定的看好中國保險業未來的發展。
根據瑞再Sigma的報告,截至2013年,發達國家保險人均支出為3621美元,而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人均保險密度分別為3979美元/人,4207美元/人,以及4561美元/人。而截止到2014年,根據中國保監會公佈的資料,中國保險的人均密度僅為237.2美元/人。香港立法會的保險界議員代表陳健波曾表示,內地顧客將是香港保險銷售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於是,新晉的大量內地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依舊在前赴後繼地加入這場香港保險市場份額爭奪大戰。據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某些中資駐港券商目前也正在研究如何上線香港保險相關產品。另一方面,某內地在港上市新媒體公司也正在積極與各香港資產管理平臺協作,爭取上線自己的香港保險投保平臺,創造新的利潤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