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有一位32歲的男性客戶,投保時與醫生進行健康申報時,血壓檢測結果高達160mmHg/100mmHg。醫生覺得很驚訝,為了確認檢查結果,擔心他是因為長途跋涉來香港太辛苦所以導致血壓偏高。醫生相隔半小時為他檢測,結果沒有太大區別,半小時後再次為他檢查,依然不變。
醫生問他之前是否檢測過血壓,客戶說,高血壓嘛,過去四五年每年檢查結結果都是這樣,富貴病,我身邊很多人都有,經常應酬吃吃喝喝,免不了。反正不用吃藥也沒有不舒服。
醫生當時,表情都僵硬了。
最後這位客戶投保的重疾保險,最後被加價55%。痛罵我一頓發泄後,接受了核保結果。然後過上了低油鹽健康飲食的生活,也去運動了,兩年過去了,脂肪肝消失了,高血壓也好轉了。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像他那樣聽話主動去控制自身的風險,改善身體狀況。
但是,當他們來投保時,就會被當頭棒喝。
2017年12月,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上刊登了一篇針對中國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的大型調查研究。它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170萬人,結果發現,這些年齡介於35歲到75歲之間的受訪對象中,患有高血壓的比例達到了44.7%。其中有15.2%的受訪對象收縮壓達到160mmHg以上,比例是同齡美國人的4倍。
44.7%的幾率,說明幾乎每個人身邊至少有一位長輩、親人是高血壓患者。
我們都知道,心臟就像一個泵,不斷收縮擠壓從而推動血液在血管里通行,其實說來,血壓就是血液對血管造成的壓力,跟自來水管的水壓沒什麼區別。心臟收縮將血液迅速擠進血管的時候,血壓就會達到最高值,也就是收縮壓;心臟舒張的時候,就會產生最低值的血壓,又名為舒張壓。
通常醫生會用這樣的方式記錄血壓:140/90mmHg。
其中的140mmHg就是最高的收縮壓,90mmHg就是最低的舒張壓。這個數據同時便是診斷高血壓的標準,在靜息狀態下,收縮壓持續大於140mmHg(不管舒張壓有沒有大於90mmHg),就能診斷為高血壓。
如同水壓太高容易爆水管一樣,高血壓可以引起腦出血,這是極其兇險的併發症;而長期高血壓的工作負荷之下,心臟會不堪勞累出現心力衰竭等問題;視網膜、腎臟都會受到高血壓引起的損害。
很多人將高血壓看作是不痛不癢的慢性小病,或許對別的國家來說確實是這樣,但對於中國人來說,高血壓並沒有那麼溫順。2009年《柳葉刀》刊登的一個研究發現,2005年全中國20%的死亡、80%的心腦血管疾病致死案例都要歸咎於高血壓。
高血壓不僅造成過早離世的悲劇,還會給許多家庭帶來經濟上的災難。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有4.1%的中國農村家庭僅僅因為不堪負荷高血壓治療的費用就陷入貧困狀態。
二十多年前,中國居民的血壓還相當健康。1991年,全國調查顯示,當時成年人口的高血壓患病率只有10%左右,到了2002年,成年人的高血壓患病率已經翻了一番達到了18.8%,而2010年,這個數字再次翻了一番,達到了34%,增長速度幾乎可以與房價媲美。
總體來說,男性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比同齡女性高,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血管壁的彈性不復往日,緩衝血流的能力下降,不論男女患高血壓的概率都直線上升。而吸煙、飲酒、糖尿病、肥胖和家族病史都是罹患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
另外,家庭收入越低、教育程度越低的人,患上高血壓的幾率就越大。過去人們一直以為城市的高血壓發病率比農村高,但最新的調查結果卻刷新了這個認知。35-75歲的農村人口的高血壓患病率達到了46.1%,比城市人口的42.5%高出不少。
近二三十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驚人的改變,飲食中的脂肪大量增加,而體力活動也大幅減少。這些改變無疑都有助於人民體重的增長,超重和肥胖的問題甚至也蔓延到了孩子身上。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它們帶來的代謝紊亂問題,能將患高血壓的風險分別提高2倍或6倍。 因此,除了中年人要開始警惕之外,年輕人患上高血壓的概率也會隨之急劇上升。
然而,高血壓並不完全是患者「自找的」。很多中國人的高血壓病,是職業導致的。
職業導致的精神緊張和夜班、倒班都會興奮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兒茶酚胺的分泌增多,從而提高心率和血壓,久而久之,最終增加了高血壓的患病率。
噪音、高溫、粉塵污染都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國家統計局2015年的數據顯示,煤礦和鋼鐵行業、製造業、建築業和交通運輸行業的人員數量高達1億。然而,由於缺乏規範的職業防護,這些工人很多都毫無察覺地暴露於危險之中。
雖然患者人數眾多,但高血壓又不是什麼絕症,治療起來並不是什麼難事。改善生活習慣、定期按醫囑服藥,就能夠控制得很好。但遺憾的是,中國的高血壓管理卻長期處於失控狀態。
剛剛提到的170萬人的大樣本調查顯示,高血壓患者中,只有44%的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只有30.1%的人有在服用處方藥物降壓,最後,只有可憐的7.2%的人成功地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血壓140/90mmHg以下)。
也就是說,92.8%的高血壓患者都對自己的血壓放任自由了。而在歐美日等國家,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的比例超過80%,能夠妥善控制血壓的患者比例也超過60%。世衛組織2013年的報告提到,儘管2009年開始了醫療改革,但數年過去,中國高血壓的控制情況依然「令人失望」。
而那些已經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人,為什麼有病卻不治?這個問題最重要的答案,就是「沒錢」。高血壓一般需要終身服藥,對於很多人來說,藥費和定期複診的費用都是不小的負擔。
城市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比例一直比農村患者高,但這個事實並不能用「農村患者不重視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來解釋。
調查顯示,城鄉患者治療率的差異完全可以用城鄉醫保的種類不同來解釋,城鎮醫保和新農合報銷範圍和力度的不同,直接決定了高血壓病人的命運。
即使幸運地得知了自己的病情、並幸運地吃上了降壓藥,高血壓患者離健康的血壓依然還很遠。在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有81.1%的人僅僅服用單一品種的藥物,而這樣往往是不足以控制病情的。
很多人擔心,高血壓沒法投保,特別是最實用的重疾保險和醫療保險。
確實,任何一個身體狀況的風險有可能導致我們無法投保。但是,不同地區,不同保險公司的核保要求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只要遵循專業人士指導,想要獲得保障是完全沒問題。
然而,患有高血壓投保人的核保結果一般以標準承保或加費承保為主。暫時未出現或被拒保情況。(只適用於香港,聽說內地部分保險會拒保)
標準承保
針對有高血壓情況的投保人,若投保人一直堅持服藥控制,服藥後血壓指標在標準範圍內。提供一年內正常血壓檢查報告。重疾保險標準承保,醫療保險或加價35%承保,沒有不保事項。
加價承保
針對有高血壓情況的投保人,若投保人一直沒有服藥控制,無法提供一年內正常血壓報告。重疾保險加價35%或以上,醫療保險加價35%或以上。若伴隨其他身體狀況和結合年齡抽煙情況,加價幅度將更高。
以上核保結果只針對高血壓,其他身體狀況另外考慮。其實大家從核保結果大致能獲悉,醫療保險的核保標準要比重疾保險要高。保險公司在看一位高血壓投保人時,更注重的是投保人對於自己身體狀況顯示的態度。
主動去控制治療並不會致使自己的核保結果更差,相反,保險公司最想看到投保人提前意識到自己風險,然後積極改善,這種情況下,投保人往往會獲得理想的核保結果。
我在文章首頁提及客戶雖然罵了我一頓,依然接受了加費的核保結果。
加費是繼標準承保後最好的核保結果。
無論如何,保險公司願意承保我這個風險,總比我日後自己承擔這個風險導致的各種嚴重疾病治療開支要好。
核保結果是可以上訴的,當身體狀況得到改善,作為代理人,我隨時都願意協助客戶上訴核保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