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是在一定時期內(如20年)以身故為賠償責任的保險產品。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障期(如20年)內身故,那麼保險公司會賠一大筆錢給保單的受益人;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障期內沒有身故,那麼保單自然終止,所交保費也不退還。
由於定期壽險不帶儲蓄功能,因此定期壽險的保費相比於終身壽險來說便宜很多,能以較少的保費撬動較高的身故保額,屬於典型的「以小博大」的保險。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名30歲的不吸煙健康男子,為自己投保100萬人民幣保額的定期壽險,保障20年,繳費20年,每年僅需要支付1,000元人民幣左右。在擁有保障的這20年中,一旦該男子身故(無論是疾病身故或是意外身故),這張保單的受益人(通常是該男子的妻子或孩子)就可以獲得保險公司100萬元的賠償;如果在這20年中該男子都相安無事,保障期結束後,該男子累計所交的2萬元保費並不退還,而是被保險公司用來為其他身故的投保人分擔賠償損失。
2. 家庭經濟支柱身故,會給家庭造成多少損失?
請大家憑藉自己的直覺回答一個問題:你自己所擁有最值錢的東西是什麼?
有的朋友可能想到的是房子,有的朋友可能想到的是車子,有的朋友可能想到的是一個奢侈品包包……其實,很少有朋友會意識到,我們所擁有最值錢的東西,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能夠購買房子、車子、包包等一切我們認為昂貴的東西,都是建立在我們能夠不斷獲得收入、創造價值的基礎之上。
因此,我們自己,或者說我們自己的生命,才是我們所擁有最值錢的東西。沒有了生命,一切都是浮雲。
所以,如果一個家庭的經濟支柱身故,會給家庭造成多少損失呢?以後的房貸、車貸由誰來還?以後孩子的教育問題誰來解決?以後夢想中的美好生活如何實現?
大家仔細想一下就會明白,家庭經濟支柱身故會給家庭造成多麼毀滅性的打擊。這個損失,簡直不可估量,如果沒有保險保障,很可能會直接拖垮一個家庭,給家庭造成「不能承受之痛」。
3. 成年人的身故概率有多高?
身故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實際上是小概率事件。比方說,根據中國保監會2016年底發布的《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10-2013)》(非養老類業務一表),30歲的男性,在接下來一年中死亡的概率,只有0.08%,也就是1萬個人中,只有8個人會身故。
不過,單個一年的死亡概率雖小,累積幾十年,這個概率也會提升到一個非常可觀的水平。比如說,同樣根據這張生命表,30歲的男性,在接下來20年內身故的概率是3.7%,在接下來30年內身故的概率就升高至了9.4%。這也就是說,如果今天我們有一個10人的30歲男性群體,其中就有1人是活不過60歲的。
我們又有多少把握,這個活不過60歲的人,肯定不是我們自己?
4. 為什麼定期壽險「非買不可」?
因此,我們看到,身故的風險,或者說是「英年早逝」的風險,正符合了「低頻高損」的風險特徵,即發生的概率比較小,但是可能造成的潛在損失卻特別大。根據我們上一講的分析,像「英年早逝」這種「低頻高損」的風險,才是真正適合使用保險來保障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來看,購買「定期壽險」,應該比購買「重疾險」和「醫療險」擁有更高的優先順序。
大家應該理解了,為什麼我說定期壽險「非買不可」了吧?除非各位連重疾險也沒有買,否則建議大家還是為自己配置一份定期壽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