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醫療保險我們之前也介紹過一些,相對於高端醫療保險,這種醫療保險報銷比例低,範圍也小,但是保費低,今天我們針對通波仔的保障率來看各家醫療保險的區別。那麽,現時市場上大眾醫療保險產品,若加上額外醫療保障,通波仔的預計保障率又會提高几多呢?
我們諮詢專科醫生,了解通波仔手術的醫療開支,藉此了解大眾醫療保險的項目賠償上限是否足夠,哪些項目容易「爆煲」?據了解,通波仔手術的開支大部分來自外科醫生的手術費及支架費用。
大部分產品,宣傳單張都只交代「外科醫生費」賠償上限,但其實,消費者更需留意的是,該手術屬於哪個級別﹙如大型、中型、小型手術等﹚、或該手術佔賠償上限的百分比,詳情見於產品的手術賠償表﹙Surgical table﹚,列明每個手術的賠償上限。
一般來說,保險公司都將支架費用歸類於「雜費」當中。何為雜費呢?當中包括林林種種的項目,輕如棉花,貴如支架,都是雜費。質量好的支架動輒過萬元,一粒支架,足以爆額,視乎血管收窄程度,有些情況,一個手術用上幾粒支架,亦不出奇。
當上述項目賠償上限「爆煲」時,額外醫療保障便可彌補不足,應付餘下的醫療開支。但留意,消費者需自付若干百分比的醫療開支,一般是20%左右,然後透過額外醫療保障,索償醫療開支的餘額。
以下是多個大眾醫療保險產品對於通波仔的預計保障率﹕
以上就是目前各家香港保險公司針對通波仔的保障率,實際情況以保險公司即時理賠依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