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018年,內地赴港投保人群在發生改變,逐步由超高凈值人群向中產轉變,雖然不時有上千萬甚至上億保額大單,但我接觸到的內地客戶80%以上都是普通中產,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專業技能,固定收入的工薪家庭。
香港保險不再只是和轉移資產、大額投資、人民幣貶值等詞語掛鉤的富人遊戲,也是普通人抵禦風險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我深刻感覺到了內地中產的焦慮,經受不起風險,主動抵禦風險是他們目前最好的選擇。
內地中產的焦慮
1.醫生
王先生40出頭,是上海某家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妻子是小學教師,有一兒子已經上高中了。
和王先生交談中頗令我感到驚訝,他給自己及家人源源不斷買了總共不下10份保單,甚至有十幾年前買的,都是在內地保險公司買的。有疾病保障的,有理財分紅的萬能險,有醫療險,有教育金的儲蓄險等等,最近聽說香港保險比較好,又想追加香港保險。
根據王先生現有保單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等,我給出了10萬美金保障方案,王先生當即就問「保額能不能翻倍?」並說出了他的擔憂「從醫近20年了,看過太多人一家被大病拖垮的悲劇,而社保和內地目前的商業醫保讓他沒有安全感。內地這些年經常有「重病致貧」的新聞,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一場大病很可能就會消耗家庭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積蓄,最後拖垮家庭,透支了未來」
2.公務員
其實上述醫生的擔憂在內地的年輕人群里也越來越明顯。新年過後,非常要好的朋友李明(化名)突然找到我諮詢關於保險的問題;
李明在一個四線城市的縣城工作,是一個公務員,妻子在省城上班,生活無憂。我問他為什麼突然想到了解商業保險了,「部門同事有好幾個得了重病,很怕」我開玩笑跟他說,公務員的福利應該是最好的,醫保方面滿足不了嗎?他甩了句「能滿足的話我還費那心思?」
一個周末,他匆匆來港,幫自己和孩子各買了一份10萬美元保額的重疾險,並幫孩子買了1萬美元的儲蓄險後就離去了。
作為同學,他除了兩個孩子,房貸車貸,還有每年五、六萬元的保費要支付,想想壓力也是蠻大的。
3.律師
讓我看到了律師的果斷與周全的思維,她是我從溝通到簽單最快的,蔣小姐是一位國際法的的內地律師,從諮詢到簽單完成只花了半個月時間。
早上4點起床趕飛機,中午到港,下午把保險處理完,晚上離開。在講解、投保到體檢過程中,只要有空隙,律師就掏出電腦工作。
她為自己購買了一份重疾險,和一份定期壽險。
焦慮下更多配置保障
今天,我們通過一個中產家庭的緩解焦慮保障方案,來給大家講一講如何面對焦慮。
女主人,李女士30歲,職業採購,年薪20萬;男主人張先生33歲,IT工程師,年薪30萬,夫妻倆去年剛剛添丁——兒子現在還不到1歲。夫妻均有社保,無單位團體保險,未購買商業保險,有房貸有車貸。
從上面的情況來看,這家人的收入中等偏上,眼下最重要的是要讓這種生活持續下去,所以保障功能顯得更為重要。
但有小孩,有車貸房貸,所以我們建議在投保的時候選擇消費型的保險產品,在保障全面之後一兩年再考慮養老、小孩教育金的事情。
其實李女士一家也代表了剛剛步入三口之家的很多中產家庭的普遍狀況,此前沒有購買過商業保險。所以保險配置是刻不容緩:
說長遠點和務虛點,是為了家庭的未來做規劃。
另外,李女士一家日常的生活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這些風險可以影響家庭的未來:
未來養老資金未曾考慮。
剛出生小孩子的教育基金沒有妥善安排和儲備。
家庭資產暫未發現有資產保值增值計劃。
針對李女士一家的情況,我們認為最難預知和控制的就是意外和疾病,而保險的保障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保障這兩種情況上。
我們可以通過購買定期壽險,重疾險,醫療險這三類保險產品來規避風險。
香港保險是首選
2018年香港保險的重疾險,從早期理賠還原保障、多重保障、癌症保障、心臟中風保障、結合運動程式、男性保障、先天性疾病保障、良性病變保障等等,各家保險公司百花齊放各顯所長,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上,對於投保香港保險的客戶是非常幸運的。
「香港保險」是一份「保險」是一種隨著消費者認知水平不斷提高才可以接受的商品
如今,中國雖然已經躋身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但是公民整體對於保險重要性的認知水平仍非常有限,一方面是由於國內保險業發展初期在銷售方面充斥著誤導,使大家對於保險有一種「原始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就是對保險的認同需要一定的「金融素養」與對未來生活的長遠規劃,這些都與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息息相關。
對保險有一定認同感的消費者,都是具備了一定自我思考能力、擁有較好金融素養、對未來生活有長遠規劃的「優秀消費者」。「香港保險」作為一款「保險」,首先已經能夠定位到這些「優秀消費者」。
「香港保險」是一份具有「儲蓄功能」的保險不僅為為中產家庭提供最基礎的保險保障,而且能夠提供較高存儲利率功能
中產階級這些家庭主要以家中某位為經濟支柱,他們雖說資產談不上龐大,但是工資高、工作強度大(創業狗,金融狗,程序猿,等等,歡迎對號入座),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或者意外,對家庭的打擊是非常巨大,雖說不能毀滅,但是會對原有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條件下,未雨綢繆的中產階級一般會選擇最基本的一個保險,是重疾險。這也是中產階級去香港買的最多的一個保險。
「香港保險」是一份「海外保險」是消費者為優化家庭資產配置、為未知風險預留更多解決方案的一種選擇
所謂家庭資產配置,就是將一個家庭所擁有的財富投資為不同類型的資產,以達到財富穩定增長的目的。在資產配置的過程中,「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也就是俗稱的「雞蛋不能裝在同一個籃子里」,因為多元化的資產配置,不僅可以減少資產價值的波動,還可以獲得高於銀行存款的投資收益。所有的大型企業,所持有的資產必然是多元化的,這也給家庭的資產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參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