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認可的「自願醫保」即將推出,退稅優惠吸引到不少消費者,但是,保險終歸是風險轉移的工具,生病入院賠到多少,能否讓大家安心入私家醫院接受治療,實在不容忽視。對於不同情況,輕則割痔瘡、照腸鏡,重則癌症、通波仔、中風,究竟自願醫保標準計劃﹙下簡稱「自願醫保」﹚的保障率如何呢?
我們選了10個常見、涉及不同程度、醫療服務的傷病個案,諮詢了多名專科醫生,了解這些個案牽涉的醫療服務及開支,藉此,精算師便可計算出自願醫保的「預計保障率」,以及消費者的預計自付額。
下圖是自願醫保於多個傷病個案的預計保障率,假設受保人入住普通房﹕
對於較為輕微的情況,如非手術類別的發燒入院,自願醫保的保障率超過90%,消費者僅自掏荷包少於$2,000
針對一些非緊急的手術個案,如割痔瘡、照腸鏡、胃鏡,自願醫保的保障率接近80%,消費者需自付少於$10,000
但是,一些比較複雜的情況,如癌症、骨科手術,自願醫保的保障率介乎於50%至60%,但由於此等治療的醫療費用高昂,消費者的自付額亦相對地高,大概 $40,000至超過 $150,000
因冠心病而需通波仔及置入支架,自願醫保的保障率偏低,少於40%;以該住院連手術費約$150,000計,消費者便要支付$100,000
就著需要住院後康復治療的情況,如中風,自願醫保的保障率亦低於50%,消費者起碼要支付$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