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朋友圈,香港保險一有漣漪,就會在內地保險從業人員中引起集體高潮。憑藉如今似乎發達的自媒體媒介,不同的意見此起彼伏。
仔細看,框架內容如初一輒,可能添加了自媒體本來的主觀色彩,內容看著很客觀,但內行人看一看就能知道內裡問題,誤導信息太多。
我的朋友圈不少內地保險業同行,有代理人,有保險公司高管,有經紀人也有網路保險從業員。
每個利益群體發朋友圈風格不一樣。
內地代理人/經紀人的風格大約是,轉發一篇這樣公平公正對比文章,然後大概表達的意思是:讓你買香港保險,活該,早叫你來我這裡買了,現在知錯後悔了吧,我說了香港保險總有一天要垮吧。
像這種風格的朋友圈很多,不僅天天發,還會群發給自己的潛在客戶,給他們洗腦。我想,中國內地有14億人民,香港保險再好,來香港投保的不過百萬,內地還有14億市民是潛在客戶,他們或許並不選擇海外資產配置或者海外保險,而且具有極大保險需求。我們作為代理人即使非常頂尖,客戶最多1,2千,多了也處理不來。
這個龐大的市場內地同業不去看,硬是作為世界警察,揪住這百來萬人,阻止他們海外投資海外投保。用盡各種方法抹黑競爭對手,如果我是你,內地有十四億潛在客戶我是有多開心啊!
以我的市場認受性和專業,就算有激烈競爭又何妨。我比別人成功得更快了。
這些要和香港保險從業人員搶客戶的內地保險從業人員,我只能定義你們為不獲內地保險市場認可的代理人,一個不被市場認可的從業員在我的理解是不具備競爭力的。既然自己不夠好,客戶當然不會選擇,只會打嘴炮卻沒有實際理由說服客戶選擇自己,就算最後客戶不選擇香港保險,必然不會選擇這樣的內地保險從業人員。最終漸漸消失在這個市場。
優質的保險從業人員都是有相似的特性,獲得廣泛市場認受性,在激烈競爭中不斷完善自己獲得客戶支持等。
除了代理經紀人,還有就是網路保險從業人員,這些銷售保險的網路平台最善用利用社交平台和自媒體營銷自己,小到文章標題如何吸引讀者,大到如何製造數據對比營造雙方優劣來顯示自己公平公正。
這些從業人員利用的是信息不對稱,若真算得上對比功力強,和香港本地的經紀公司或者保險相關從業人員對比的資料比,差得遠,經驗擺在那裡。當然,很多資料他們是參考抄襲別人現有數據的。他們宣揚的理念就是將人壽保險脫離人作為中介者,可是無論將自己宣傳成多不帶個人觀點,公平公立的平台。
運作的都是人,是否全部人具備專業資格,不得而知。
我希望,大家同為同行,應該好好裝備自己,讓自己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無時無刻具有競爭力,收穫一班支持自己的客戶,陪伴他們度過不同人生階段,經歷高低起伏。
我從不怕傳言,我也不對比,如果客戶覺得別人好,那真的是因為我不夠好,不是香港保險或者我公司有什麽不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改正完善,才能人讓自己進步,中國這個具有龐大保險需求的市場,以後客戶難免將會是篩選最優秀的保險顧問為自己配置家庭保障。
保險不是產品,是一種帶有溫度的服務。
我的客戶也會因為這些流言害怕猶豫,我知道我是堅定他們信念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餘,就是他們的信念了。
做銷售的,坦白直接更能獲得客戶佩服,不用耍太多手段抹黑競爭對手。否則只會顯得自己沒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