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拖延
對學生而言現在就將考試的內容準備好要花很多時間,很累。而做的這些課前準備,要到很久以後的考試才會看到成果。簡單來說會禳人拖延的事情大多都是「現在要先花時間,卻不能馬上得到好處」的事。
我們不會為了以後而犧牲現在
看到獵物就要衝上前去,遇到危險就要趕快逃跑,這是存在人類身上數萬年的演化基因。我們將目光注視在看得見的眼前,以後的事以後再說,說不定連明天都看不到了,想那麽多干麻?
偏好當下
當下的價值遠高於未來,這是存在人類演化過程中的一種心理因素。如果我現在就能享受,為什麽要等到未來?如果我現在手上有一塊肉,等到明天說不定肉就壞掉了,那當然是越快吃完越好。這就是人類心理底層的「偏好當下」。
怎樣才能讓人想要儲蓄?
人類都是偏好當下享樂,儲蓄這種把好處放到未來以備不時之需的方式對多數人而言不容易接受。因此有個團隊做了一個實驗,實驗的內容是問受試者如果現在手邊有三萬元,他們願意存下多少錢。
答案:每個人平均存下2400元
但團隊在實驗上做了一點小改變,讓受試者看到電腦上自己老年時的模擬照片,再詢問他們願意存下的額度。當看到自己年老的模樣,每個人願意存下的錢變成兩倍(約5160元)。
為什麽一張照片就能改變儲蓄的金額?
因為我們人性就是看重當下,儲蓄是跟未來有關的理財方式,如果我們無法對未來有切身的認識,那麽我們會更偏重看得到的現在。所以讓受測者看到自己年老時的照片,就會引起他們心中對未來的認識,進而願意存入更多的金額。
保險跟拖延症有什麽關係?
許多人對保險也有拖延症。這些人有個很明顯的特徵,他們會習慣說出下列這些話:「我又不一定用得到,干麻買保險」、「我身體很健康,不需要保險」、「呸呸呸烏鴉嘴,倒楣的人才要保險」。如果曾經有過上述的念頭,恭喜你得了保險拖延症。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這些人跟拖延症的共通點就是「只看現在,不看未來」。他們只重視看得到的現在,讓自己無意地忽略可能會用到保險的未來。他們不是不需要保險,而是讓自己用拖延的方式,去逃避未來可能需要面對的不幸真相而已。
他們不買癌症險,是因為不想去想像自己得到癌症的狀況(拖延1)。他們不買壽險,是因為不敢去想像自己死了以後會怎樣(拖延2)。他們不買醫療險,是因為不願意去想像自己躺在病床上的模樣(拖延3)。
對這些人最有用的特效藥
就是像上面的實驗給受試者看自己年老的狀況一樣,得讓這些人瞭解未來上述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一旦發生的時候他們做了什麽準備。如果你覺得保險與自己無關,多去醫院看看一些重病傷殘的人士也許會改變觀念。
講個實際的例子
我有位客戶想為自己的小孩買保險,談了幾次總是猶豫不決,覺得癌症險沒有投保的必要,想要多省一點保費。結果過陣子忽然打電話來說確定要保險了,而且要加強癌症險的額度。
細問之下才知道,他的同事有小孩最近罹患了白血病(又稱血癌),所以才覺得還是要幫小朋友保癌症險比較好。
親眼所見才更瞭解保險的重要
這位看到同事小孩子得到血癌的客戶,就像上面看到自己年老照片才願意多放一點存款的受試者一樣。他們終於深刻的體認到「未來」是可能會到來的,他們不再只重視看得到的現在,轉而開始關心「未知的未來」。
你也有「保險拖延症」嗎?不要再拖了,趕緊治療(檢視保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