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在網站專欄發表文章,今天閑暇,結合最近遇到的問題,說說內地人來香港買保險,到底該如何選擇?今天我們從香港保險產品、香港保險公司、以及香港保險代理人或者經紀人操守來做論述。
香港保險公司產品選擇
我們知道香港保險公司產品,每年都會更新換代,各家香港保險公司在進行產品更新時,都會把目前市場上最新的產品特點加入到自己未來產品中,不管是危疾產品(重大疾病險),還是美金儲蓄分紅險都是這樣的,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我認為應該從產品這幾個地方入手,比如查看該產品的基本保障,包括重大疾病種類,注意:有的保險公司會聲稱自己家某某產品保障疾病有多少多少種,比某某公司保障疾病多,其實有的保險公司在玩數字遊戲,把一種疾病分拆成幾種,比如說:運動神經原疾病分拆成4種危疾, 分別為脊髓肌肉萎縮症、進行性核上性麻痹、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及原發性側索硬化症。另外,現在的香港重疾險基本涵蓋多次癌症理賠,像友邦、保誠、安盛、宏利等公司的重疾險產品都已包括癌症和中風的多次理賠,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不能光看可以理賠保額的多少倍,比如說260%、420%、360%等,要看這些產品理賠的條款是否苛刻,等待期多久,癌症新理賠,是否需要包括跟原癌症有關等。還有,需要注意的是各家保險公司對保費豁免的不同,比如友邦在輕症理賠後,餘下保費會減少20%,有的保險公司則需要全額支付餘下保費。重疾險的分紅價值選擇,我認為不是重要的考慮對象,因為買重疾險就是買保障,重疾險交的保費少,產生的收益在短期並不是很多,沒必要在意分紅,其實各家保險公司重疾險在分紅上面差距並不大。
香港保險公司選擇
我們知道香港保險公司有幾十上百家,基本涵蓋各種類型的保險,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從香港保監會發布的最新香港保險業數據來看:香港保險業2017年市場表現及香港保險公司最新排名情況,排名前兩位的依舊是:友邦、保誠等,選擇的時候,可以盡量從他們入手,我們並不是說其他保險公司的產品不好或者公司不好。選擇大一些的保險公司,實力畢竟比較強,讓消費者放心。某香港保險公司被內地風投資本全額收購後,據說最近香港保險會不允許保險公司全額由風投資本收購,這家保險公司需要出售自己的股份,聽說這家保險公司之前多次被賣盤,如果消費者選擇他們,在未來的幾十年,很難想像會出現什麼情況。
香港保險代理人或者經紀人選擇
買保險核心問題就是需要選擇一個專業的代理人或者經紀人,前期我們可能會諮詢有關產品的問題、理賠條款的問題、購買保險的問題,但是到了後期,當我們購買了香港重疾險後,代理人或者經紀人就會成為我們的服務夥伴,我們在遇到各種有關保險或者理財問題的時候,都可以諮詢他們,相信專業的代理人或者經紀人會去幫助消費者的。相信大家一定知道近期在海港城發生的事件吧,我認為很大一部分就是代理人或者經紀人在對消費者進行宣傳詢問時並沒有完全服務到位,大家都知道告知,有時候卻出現忘記的問題,仔細想想,為什麼不在購買保險之後,進行補充告知呢?忘記告知不是理由。一定要選擇香港持牌代理人,而不是在內地網上或者公眾號上,隨便找個人就說買保險,你知道他們的背景嗎?你相信他們的專業嗎?你知道這樣做你的風險有多大嗎?很多內地第三方都是跟香港經紀公司合作,他們只追求高的傭金,才不管你健康有沒有問題,而香港經紀公司在給內地第三方高額傭金後,你覺得他們會認真服務您?自己都賺不到錢,憑什麼服務你?所以購買香港保險,還是選擇一個香港本地的持牌代理人或者經紀人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