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疾險和儲蓄險,應該是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種最多的險種,去年是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最多的一年,後來隨著政策的收緊,赴港投保的客戶,逐漸減少,但是香港保險的優點還是不少的,我就不這裡說了,網上轉載一位最近赴港投保的經歷,供大家分享。
重疾險類
因為意外一早在國內買了,而且我們兩公婆又有社保,老公公司又幫買其它,所以我們目標很明確,直接考慮一些關於疾病方面的了。我同學介紹的顧問,就先給3間公司給我對比,有英國保誠的智選,法國AXA安盛的康逸和美國AIA友邦的安心保。
後來我又再要求他給多幾家公司再看看(那時的心態純粹是覺得他會不會只推銷有利於她提成的產品,就要求提供多幾家,最後發覺自己還真是太小人了,對比來對比去這三家公司的產品綜合來說是比較好的),他後來又給了我一家ING危疾什麼武士的和中國人壽(香港的,跟內地的產品完全兩碼事)的守護你,覺得也不怎麼樣。
後來綜合比較,給老公選的是AXA的,我買了保誠的智選。而小朋友的選了保誠新推出了摯為你,貴是貴了一點,但條款什麼的很好,就幫阿囡買了這個。於是,借著聖誕假期,一家人來深圳,通過小林的安排,去了香港。
下面說說內容吧,方便媽媽們對比價錢、種類、收益:
1、老公80年的,安盛康逸:5695/年,交20年保100歲,疾病/壽險保額25萬,共65種疾病。若85歲仍在世,可選擇拿回25萬+約45萬分紅。
2、我女兒11年底的,保誠摯為你:3450/年,交20年保100歲,疾病/壽險保額30萬,共65種疾病。若85歲仍在世,可選擇拿回25萬+約200萬分紅。
3、我83年的,保誠智選:好像是4900/年吧,具體尾數忘記了,交20年保100歲,疾病/壽險保額25萬,共52種疾病。若85歲仍在世,可選擇拿回25萬人+約60萬分紅。(不過後來聽經理說,保誠新推出摯為你後,新的更好了。)
儲蓄分紅類
接下來說說重頭戲:教育儲蓄。跟很多中國人的心態一樣,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下一代,我也不例外,偏向這類型可以強制存款,收益又較穩定的產品(這兩年的基金把我虧怕了,不善投資的我倒是偏向這類型的產品)。但如果想靠它發財,那是不可能的。儲蓄型保險,只是一種工具,提前分批存好將來孩子讀書要用的錢,一來每年的壓力相對的少,二來還有一點穩定增長的空間。
中介給我介紹了幾家公司的熱銷產品。產品比較多,我按兩方面跟大家說說吧。
1、保證現金價值高類型:小林向我推薦了保誠的守護星、安盛的真智珍寶、AIA的愛無憂特級、中國人壽(海外)的盈滿寶,還有ING的享一生。
2、預期收益高類型:保誠的雋升、還有宏利、萬通兩間公司的產品(具體名稱忘記了)。由於這兩類型的產品即可以早期照顧孩子的教育費用,後期又可以兼顧養老,所以我這塊的投入是比較大的,至於對比的過程我就不詳細一一例舉了,對著各間公司的一大堆數字,頭昏眼花的前後對比2個多月,最終選擇了預期收益高的保誠雋升,和保證現金價值高的AXA真智珍寶,各買一份,每年總交費4萬吧。
下面說說內容吧,方便媽媽們對比價錢、種類、收益:
1、保誠雋升:1.3萬/年,交10年保終身,附有壽險和豁免,18-21歲,共提取8.2萬做大學學費,此時帳戶保證現金有10萬,不確定分紅有9萬。當孩子60歲的時候,帳戶總價值約為270萬,70歲約540萬,80歲之後都是過千萬的了。(不過說真的,保誠這款雋升,只能算做一種長期追求復息增長的幾十年定期儲蓄產品,當然紅利不保證,但總體利率挺高。短期回報,它沒有優勢,不是保障型產品,對於高收益的分紅險來說,在我看來,我買的是這家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和投資實力。買的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因為分紅險的收益率是任何人無法以任何的方式承諾和保證的。)
2、AXA珍寶:2.5萬/年,交10年保終身,附有壽險30萬和豁免,18-21歲,共提取20萬做大學學費,且交費的每3年第15年每隔3年返還一次錢,共5次,金額共12萬。這種類型是穩收穩增長型的,保證多預期少,所以我投入的金額比較高,反正我孩子21歲時,不旦將本金全部拿回,且還賺了7萬。而此時帳戶保證現金有16萬,不確定分紅有11萬。當孩子60歲的時候,帳戶總價值約為225萬,70歲約347萬了。(我自己覺得這種保險的作用和意義並不是幫我賺多少錢,而是保財的最好工具,我存入保險公司的錢永遠是留在家族內的財富,是受益人的財富,不擔心被凍結,不擔心分文沒有,這是其他所有理財產品無法做到的。用我媽一句話來說,與其留一棟樓給你收租,還倒不如留份這樣的保險給你。)
我買的產品就介紹完畢了。下面再說說一些題外話吧!
1、先說說銷售代理人的選擇
由於我同學介紹的直接是第三方顧問,所以一開始便獲得中立及中肯的投保意見,如保險計劃選擇、分析、組合等,省下不少功夫呀!因為第三方的角色乃代表客戶,不是單一某間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士,他們可以提供香港各大保險公司的熱門產品,可以客觀推薦、選擇合適及對該客戶最有利的保險計劃。所以我覺得選擇中立的角色為客戶介紹險種是最明智之舉!這也是我最終選擇劍宏團隊,而不是選擇某個保險公司的業務的原因。
2、匯率
香港來說,港幣和美金是聯繫的匯率;目的是港府要維持一個穩定的貨幣政策。美金是國際主流貨幣,多數國家計算GDP都是以美金,以及美金在很多的國家都是流通的。總的來說,美金匯率波動還是較低的,可以作為未來平衡客戶將來的資產風險。如果對以上的觀點認同,那選擇美金保單就完全沒問題。
至於國內代理人在產品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常常彈劾最多的就是匯率,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人民幣目前確實是在升值,相信未來幾年也在升,但5年後,10年後,甚至幾十年後,會不會一直只有升值,而不會貶值呢?這個世界有隻漲不跌的遊戲規則嗎?要是大家有這樣的預知能力,我們還需要買保險來分攤風險嗎?保險公司將收的保費都換**民幣,直接存銀行就好了,還需要花費那麼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全球投資,所以,一見到這個被代理人強調來強調去的老問題,笑掉大牙了。
3、分紅
香港的保險最大特色就是保費低,收益高,範圍廣。其中收益高這一優點,一來到國內又莫名其妙地成為國內代理人彈劾的「缺點」了。 至於分紅我的顧問是這樣跟我說的。香港保險公司的紅利是按照自己公司過去、現在的實際分紅數據,而去對將來的一個預期,而不是憑空想像、捏造一個預期,所以說是很有參考意義的。當然無論香港或國內的分紅都是不確定的,如果我真是掃帚星到一買保險公司的產品,他們就一蹶不振、關門倒閉的話,那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自認倒霉,收益只能是0了。而國內的分紅,不管你是500強的中國人壽,還是中外合資的普通保險公司,分紅只能分低、中、高三檔,對客戶而言,難道這樣的壟斷經營手法,更能評估收益嗎?而且,說真的,國內500強的保險公司有幾間?中國人壽要不是靠國家在背後壟斷地撐著,市場份額能有這麼大嗎??而且重要一點是,不管國內或香港的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是靠投資、經營的盈餘去分配分紅的,拜託某些國內的代理人們你們憑什麼數據去強調人家國外保險公司投資就是有問題,能分配給客戶的分紅就是「有水份」的呢??難道中國狹窄的投資經營方式就能分配出好的分紅嗎??
還是回到保險的話題吧,隨著社會的發展,老百姓的保險意識越來越強,人們得到的保險資訊渠道也越來越便捷、透明化了。其實國內像我這種一直希望去香港買保險的媽媽,還是不少的,只不過她們不知道去哪裡買,不知道該怎麼操作~那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為大家帶去有用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