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保單都在哪裡有「你的名字」,分別都有什麼作用和意義呢?很多女孩投保時會說,這是我老公送給我的保障,究竟怎樣送,才真正有意義呢?
投保人
一張保單,第一個”你的名字”是投保人。
投保人就是誰發起這一張保單,誰出錢買保險。投保人很重要!一張保單任何的變更,小到地址電話,大到修改受益人,都是由投保人發起的。
我們經常講的「保單持有人」就是指投保人。這下子清楚投保人的重要地位啦,房屋持有人,車輛持有人,保單持有人……保險合同是投保人的。
被保險人
一張保單,第二個”你的名字”是被保險人。
被保險人其實是保險合同的標的,聽起來好無情。
人身保險合同是以被保險人的身體、生命和健康情況約定的。如果自己為自己投保,那麼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就是同一個人了。
被保險人也享有賠償請求權。實務中遇到一次重大疾病理賠,被保險人和投保人是夫妻兩口子,但是提供了不同的理賠帳號,以誰的為準?
法律約定生存受益人只能是被保險人本人,非身故的疾病醫療理賠,理賠金是打給被保險人的指定帳號。

受益人
一張保單,最重要”你的名字”是受益人。
受益人享有賠償請求權。生存受益人只能是被保險人本人,身故受益人由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在簽訂保險合同時約定,或可以在合同存續期間隨時變更。
我強烈建議您在簽訂合同當時約定好受益人,如果一時因資料不全沒有寫,也要儘快補上。
約定受益人一是為了理賠簡單:保險合同約定有受益人,受益人拿著約定理賠資料到保險公司理賠,很簡單。
保險合同沒有約定受益人,按照被保險人的遺產分配。大家腦補分遺產的手續吧。約定收益人二是為了規避未來可能的遺產稅,約定受益人那就是保險所得,依照法律細則規避遺產稅。沒有約定就是遺產所得了,該上稅上稅。
告訴你個秘密,受益人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心裡最牽掛的人。
愛她,就寫她作為自己的保險受益人。
第一次接觸保險的人,很容易被各種角色弄混,認為保險很難讓人明白。懂一點保險的人,也有可能忽略某些細節,讓保障不能效用最大化。
究竟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之間怎樣投保更合理?
1.三者可以是同一人,例如以自己為被保險人和投保人,受益人也是自己。保障的是自己可能發生的風險。
2.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為同一人,指定他人為受益人。受益人可以是自己的子女或者父母,保證自己無論在與不在,責任和愛將永遠傳承。子女可以放心自己的父母、家人,也可以把身價保障,避免因家庭支柱發生意外風險,影響家庭固定生活開支(房貸、車貸)。
3.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完全分離。夫妻之間互相投保獲得豁免權的保障,如妻子以自己的先生為被保險人投保,指定孩子為受益人。一旦發生風險事件,保單可以不用繼續繳納費用,但保障權益在保障期內一直存在。而這種設計,還可以視為對子女的贈與,離婚時將不會作為共同財產分割保單。

我們都知道,人壽保險受益人可以由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指定,我指定誰,這個保險就可以給誰。如果指定受益人的情況下,被保險人死亡以後,這筆保險金是受益人,不是被保險人的遺產。簡化了遺產繼承的各種手續,也不需要所有法定繼承人全部到場證明自己可以放棄遺產繼承權。如果家庭關係複雜,會更加難以處理,這些法定繼承人不一定會很情願配合,因為錢不是自己的,本身沒什麼積極性,這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如果家裡有上一代的長輩去世,會要求開具死亡通知書,這些材料是否可以都很方便找出來。如果家裡有幾個孩子,父母也不必各個全部交代為什麼給你這麼多,給他那麼多。
這就是保險的魅力所在,以法定受益人轉移為指定受益人,可以更好的規避人性的貪婪。而人性的弱點也必須用制度來約束。
指定誰為被保險人也有策略的,最好是有家庭的厲害關係的人。因為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所簽發的保險單,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不得轉讓或質押。
舉個例子,老公企業失敗,就只有那個保單。是老公自己投的保,妻子是受益人,只要自己書面同意,就有權把它質押,換成現金。你們家最後一道防線徹底死掉。
如果妻子自己作為被保險人,老公想把這個保單質押把錢換出來,被保險人不簽字不同意,誰也質押不了。
很多高凈值人群,生前錯綜複雜的債務關係,或是複雜的家庭關係,都可能讓你想要保護的人得不到應有的賠償。如果不指定受益人,實際領取的保險理賠金就會打折扣。
按照法定繼承人來取得死亡保險金,即便家人之間沒有任何糾紛,大家能夠和平處分這筆保險金,保險公司也會要求各位繼承人出具遺產繼承的相關公證書,來確定法定繼承人,這其中就會產生額外的公證費用等,最終獲賠的金額就會打折扣。
指定受益人後,保險金就不能作為遺產來處置。保險理賠金也不需要抵償債務了,同時也不會被徵收遺產稅,受益人所獲得的是最直接和最完整的保險賠償。
通常保險代理人都說,保險避債避稅,真的是這樣嗎?
投保時,很多客戶會覺得「法定受益人」就是最親密的家人,就算不寫上他們的名字,最後遇到了保險事故,賠償金也是給他們。但事實並非如此,投保時不指定好受益人,最終的賠償結果可能與你的投保初衷大相逕庭。
和法定受益人相比,指定受益人:更「任性」,保險金想給誰就給誰;更「保險」,保險金受益權大於債權;更「合算」,免徵所得稅;更「簡單」,保險金領取手續簡單便捷。一句話,購買保險,只有指定受益人才能避債避稅,才能利益最大化。
所以,保險不只是「保了」就萬事大吉,在產品架構、額度設計中都需要很多專業的知識來支撐。找一個優秀的保險代理人比找一款產品更重要,這也就是保險專業代理人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