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香港保險行業三個方面的展望

曾幾何時,說起保險,大家更多的印象是「騙人」與「傳銷」,中國老百姓似乎對「保險「這一辭彙似乎很是抵觸。但是同一時期的香港保險市場,卻很是火爆。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選擇把資金投給香港保險公司。據香港保險監理處的數字,2015年新造人壽業務(投資相連與非投資相連總計)保單都實現了保費的增長,非投資相連業務上漲34.9%,投資相連業務上漲25.5%。2014年的保單保費收入中,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為244億元,佔比2014年的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1.4%。香港保險市場的春天似乎已經到來。

準確的說,現在中國內地的投資市場並不景氣,投資渠道不成熟,所以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選擇把錢投在保險公司,尤其是香港的保險公司。目前與香港經紀公司或者保險公司直接對接的背景都很廣泛,有私募,有基金,有銀行,還有P2P機構。其實大家的初衷也很簡單,就是把錢放在境外保險公司保值增值。一方面通過購買港幣或美金保單,對沖人民幣貶值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保險公司的理財,實現財富增長跑贏CPI增長的目標。因為根據我們專業人員的計算,近幾年來,香港保險公司的人壽儲蓄分紅險的IRR(內部盈利率)一直很穩定,且為正值,也就是說香港保險公司產品的盈利能力相比大陸的保險產品會更強一些,投資人的收益也會更高一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境外的保險公司的成立時間長,信譽好,大而不倒,值得信賴。

有些人可能比較擔心香港保險公司破產會導致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這裡我們簡單的做一個比對。主要的內容我直接索引Aaron張,大家也可以自行網站搜索。

根據香港本地法律,

《 保 險 公 司 條 例 》 (第 41 章) 其中第 25A 條 規 定 , 除 專 業 再 保 險 公 司 及 專屬自保保險公司外 , 所 有 經 營 一 般 業 務 的 保 險 公 司 須 在 香 港 維 持 一 定 的 資 產 , 數 額 不 少 於 其 香 港 一 般 業 務 凈 負 債 的 80% 及 因 應 該 業 務 而 適 用 的 償 付 准 備 金 的 總 和 。這 項 規 定 旨 在 確 保 一 旦 保 險 公 司 無 償 付 能 力 , 它 們 將 有 資 產 在 香 港 以 應 付 香 港 保 單 持 有 人 的 申 索 。 根 據 香 港 有 關 無 力 償 債 的 法 例 , 此 等 索 償 較 普 通 債 權 人 優 先 獲 得 賠 償 。

《保 險 公 司 條 例 》 (第 41 章) 第 27 至 35 條 賦 予 保 險 業 監 督 權 力 , 在 保 險 公 司 出 現 令 人 關 注 的 情 況 時 , 采 取 適 當 行 動 , 以 維 護 保 單 持 有 人 及 潛 在 保 單 持 有 人 的 權 益 。 這 些 行 動 包 括:

  • 限 制 保 費 收 入
  • 限 制 投 資
  • 規 定 由 獲 認 可 受 托 人 保 管 資 產
  • 要 求 進 行 特 別 的 精 算 調 查
  • 行 使 對 保 險 公 司 的 控 制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尤其對代理香港保險產品的公司或是個人是,未來香港保險行業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們展望,

一、就是大陸消費者市場的成熟,越來越多的客戶不需要Agent或是Broker去開拓市場,就會主動來諮詢香港的保險產品;

二、就是大陸投資環境及投資渠道的有限性,需要我們了解到的是,最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私募,P2P機構開始主動接觸境外理財業務,為他們的客戶提供更高端的財富管理;

三、香港保險公司對大陸居民的理賠服務會越來越好,最近HKFI有可能在內地設立服務機構,從而可以更好的服務內地客戶;只要抓住這三點優勢,未來的市場潛力不可估量

另外,目前保險行業的盈利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去年大陸59家非上市壽險公司整體凈利潤同比增加3.54倍,其中64%的公司實現了盈利;

今年不僅各路資本力量排隊領牌照,做起了保險,即便是中國的保險巨無霸,中國再保險集團(以下簡稱中再保)也於10月26號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交易,與海外保險集團(英國保險巨頭保誠集團)展開了合作,募集到了更多的資金。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滬港通的開通與中再保的香港交易所上市,未來香港與大陸的保險經濟將更加密切。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6-18
下一篇 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