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發布聲明稱,計劃對美國進口豬肉、回收鋁等產品加征25%關稅,對無縫鋼管、水果和葡萄酒等產品加征15%關稅。
但如果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惡化,那只是一長串選項中的冰山一角。美國對中國年度出口規模達到1,300億美元,以下是中國可以採取的反擊美國的其他方式。
飛機
中國媒體提到波音是貿易戰中的主要目標。例如,2015年中國與波音簽下價值380億美元的訂單。中國可能會通過取消這些訂單並轉向與空中客車簽約的形式實施報復。其中還涉及政府採購市場,中國說這個市場的規模達到3.1萬億元人民幣(4,900億美元)。這是一種選項,因為中國不是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議的簽約國。
農業
農業在貿易戰中處於重要地位,因為它是美國出口商對中國存在順差的為數不多的幾個行業之一。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在上個銷售年度進口了價值146億美元的美國大豆。高粱據悉也被列入名單。
技術
雖說美國針對中國的這些最新舉措,初衷是要保護美國知識產權和技術,但那並不意味著雙方的交火不會使矽谷受到傷害。蘋果公司、英特爾、思科身處最易受到中國報復性措施衝擊的公司之列。
出口關稅
中國的另一個選擇是對本國生產、出口美國的產品徵收特別額外關稅。如果中國真對出口產品徵稅的話,像蘋果公司這樣的公司以及其他消費品和電子產品巨頭將會深受其害。此舉會對美國公司和消費者造成巨大傷害,儘管它同時也會傷及中國自己的公司。
服務/教育
美國2016年錄得380億美元的對華服務貿易順差。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數據,美國對華最重要的服務出口項目包括旅遊、知識產權(比如商標)和電腦軟體。中國也可能會限制赴美留學中國學生的數量。
生意式外交
中國會很快祭出非關稅貿易壁壘,加強安全檢查,延遲開具對於商品入境必不可少的相關文件。這是中國為推進其在亞洲的地緣政治目標而經常使用的一種秘不示人的手段。他們還會採取行動使在華美國跨國公司的運營受到干擾。那可能會包括來自海關、金融監管機構、質檢部門、反壟斷機構、環保機構、消費者團體或是經濟規劃部門的任何行動。
人民幣
核彈級別的選項將是故意讓人民幣貶值以使中國出口產品更具競爭力。這樣的舉動將會在全球市場產生衝擊波,這或許也正是北京不想立即動用這一手段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