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監管局今天(2018月3月12日)公布2017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
香港保險業在2017年的毛保費總額為$4,896億,與2016年比較,上升了9.1%。
長期業務
2017年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較2016年上升9.5%至$4,415億。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業務的保費收入上升10.5%至$3,812億,而個人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業務的保費收入則上升10.9%至$317億。退休計劃業務的供款錄得4.5%的跌幅至$239億。
2017年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與2016年比較,下跌15.7% 至$1,564億。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下跌20.2%至$1,429億。另一方面,個人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則上升121.3%至$127億。
至於向內地訪客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在2017年間逐步下降至平穩水平,2017年新造保單保費較2016年下跌30.1%至$508億,佔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32.6%。
與2017首三季的統計數字相若,內地訪客購買的保險產品,約95%是醫療或保障類型的保險產品,例如危疾、醫療、終身人壽、定期人壽及年金等;約98%保單為非整付保費保單,保費非以一筆過模式支付。
一般業務
在2017年,一般保險業務的毛保費及凈保費與2016年比較,分別增加5.5%至$481億及5.1%至$331億。整體承保表現由$16億的利潤轉為$7.92億的虧損,主要由於財產損壞業務錄得與颱風天鴿相關的虧損,以及僱員補償業務和汽車業務所錄得的承保虧損所致。
在直接業務方面,2017年與2016年比較,毛保費及凈保費分別增長3%至$360億及2.1%至$253億,主要由意外及健康業務(包括醫療業務)所帶動,相關毛保費由$130億增長至$144億。
直接業務的承保利潤由2016年的$11億下跌至2017年的$4.45億。汽車業務和一般法律責任業務(包括僱員補償業務)的承保虧損分別由$2.62億及$1.26億擴大至$3.95億及$2.97億。此外,財產損壞業務及船舶業務的承保利潤亦分別由$5.23億及$2.69億縮減至$2.09億及$7,300萬。
在分入再保險業務方面,2017年與2016年比較,毛保費及凈保費分別增加13.5%至121億及16.4%至$78億。承保表現由$4.87億的利潤轉為$12億的虧損,主要因為與颱風天鴿相關的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