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關注
在努欽昨日的弱勢美元言論引發國際喧嘩後,特朗普在達沃斯對美元出聲力挺,稱希望看到美元繼續走強。美元匯率應聲創出本月最大漲幅,金價掉頭向下。歐洲央行如期按兵不動,德拉吉並未對歐元近期的上漲做出明確口頭干預。中國今日將公布12月工業企業利潤。
國際要聞
- 特朗普稱,美元會繼續走強,財政部長努欽前一天暗示支持美元貶值的表態是遭到了斷章取義
- 努欽就日前的美元貶值言論做出澄清,稱美元現在的水平有利也有弊,這完全不是說美國對美元立場的轉變。同時還補充說他支持自由和浮動匯率的貨幣
- 歐洲央行維持政策不變,並將繼續每月購買300億歐元(370億美元)資產,至少持續至9月底
-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不以歐元強勢為憂,除了提到匯率是一個不確定性的來源之外,幾乎沒有對歐元匯率升至三年新高表示任何反對
- 德拉吉表示,今年加息可能性極低,歐洲央行官員的政策意見分歧是正常的。未來幾個月整體同比通脹率可能會在當前水平附近徘徊
- 知情人士透露,歐洲央行部分官員傾向於今年6月才實施下次政策調整,這個時點晚於市場預期。決策者尚未作出決定
- 美國7年期國債發行投標倍數為4月以來最高,包括養老金和共同基金的間接投標人需求創歷史次高值
- 英國首相府稱,特朗普計劃今年晚些時候訪問英國
- 特朗普稱,說他和特里莎·梅關係不好純屬謠言
- 美國12月份新建住宅銷售降幅超過預期,11月數據被向下修正,表明市場在臨近年末時增長動能有所下滑
- 路透報道,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據稱毫無進展,美國談判代表堅持原來的要求
- 特朗普告訴CNBC,他更喜歡雙邊貿易協議,但如果能得到「一個大大改善的協議」,他將考慮美國加入TPP的可能性
- 美國申請失業救濟人數自近45年低點反彈,不過勞動力市場仍處於歷史上最為吃緊的水平
- 美國上周消費者舒適度指數維持近17年高位,更加樂觀的態度表明家庭支出將繼續推動經濟增長
- OPEC秘書長料原油市場將在2018年的某個時候恢復平衡,OPEC和非OPEC產油國將在市場恢復平衡之後繼續合作
- 英國首相特里莎·梅表示,將會非常嚴肅地研究舉措監管比特幣
- 高盛警言,特朗普政府可能還會對鋁徵收進口關稅,雖然新的關稅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眼下還很難預測,但那或將導致美國市場鋁價上漲
- 英國財政大臣對英鎊升值感到高興,稱英鎊走強對於經濟和社會都有好處
- BBC報道,若英國脫歐後金融規定與歐盟出現分化,摩根大通或裁員4000人
- 美國花旗經濟意外指數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不確定指數均顯示,美國市場樂觀氛圍已達到高峰。如果以史為鑑,很快可能出現一波波股票波動及美債收益率重挫
- 沃爾瑪進行新一輪重組,本周將在總部裁員400至500人,涉及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商品、房地產、物流和財務部門
- Canyon創始人之一Joshua Friedman表示,現在的市場令其想起1994年的債市大跌,投資者應該規避特別長久期、低票息的債券,特別是投資級別的
- 英特爾第四季度營收超過最高分析師預估,調整後每股收益1.08美元,也好於預期水平
- 巴西勞工黨主席稱,盧拉是該黨2018年大選的候選人
大中華新聞
- 知情人士透露,海航相關銀行賬戶被凍結的背後原因是股票重複質押
- 海航投資稱擬向關聯方轉讓掛牌資產,新加坡REIT項目IPO終止
- 界面報道,海航謀求出售部分地產資源,已與多家房企進行洽談
- 中國央行等部委發文,鼓勵引導涉海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獲得融資支持
- 中國商務部表示,2018年將加快與有關國家商簽投資協定,研究制定對外投資「黑名單」
- 美國財長努欽考慮今年前往北京,與中國討論雙邊貿易和朝鮮制裁問題。他表示,將力爭加大對中國的出口
- 彭博數據顯示,截至1月25日對沖基金持倉的前20大在美上市中資股中,一嗨租車、銀科投資、紅黃藍位列前三
- 中國去年財政收入自2012年以來首次加速增長,主要得益於穩定的經濟擴張和工業品價格的回升
- 2017年中國內地從香港進口的黃金量回落至2012年來最低水平
- 小米、OPPO、Vivo對Broadcom敵意收購高通的計劃表示反對,認為兩大美國晶元巨頭的合併將催生壟斷並扼殺創新
- 中國財政部計今年8月底前完成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工作
- 中國稱英國首相特里莎·梅將於1月31日起正式訪華
- 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稱今年壓減鋼鐵產能1000萬噸以上
歐美市場一覽
- 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在平盤上下波動,投資者在試圖評估美元的震蕩對股市的影響。公司業績表現為市場奠定了基調,主要指數走勢會受到個股劇烈波動的影響
- 標普500指數持平,報2839.25點
-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0.5%,報26392.79點
-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持平,報7411.164點
- 美國債市:美國國債午後上揚,長債領漲,導致收益率曲線趨平;今日進行的7年期國債發行需求強勁
- 2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0.8個基點,報2.0842%
- 5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1.43個基點,報2.4200%
- 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2.95個基點,報2.6170%
- 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4.74個基點,報2.8809%
- 外匯市場:美元從大幅下跌中反彈,並取得本月最大漲幅。美國總統特朗普說,他最終希望看到一個「強勢的」美元,安撫了其他官員此前講話引發的焦慮情緒
- 衡量美元兌G10貨幣表現的彭博美元即期匯率指數上升0.1%,報1121.9
- 歐元/美元下降0.1%,報1.2396美元
- 美元/日元上漲0.17%,報109.41日元
- 英鎊/美元下降0.7%,報1.4142美元
- 澳元/美元下降0.45%,報0.8026美元
- 歐元/英鎊上漲0.58%,報0.8764英鎊
- 美元/離岸人民幣尾盤較前一交易日紐約尾盤下降0.31%,報6.3295元
- 美元/在岸人民幣夜盤下降0.43%,報6.3315元
- 據台北外匯, 美元/台幣收盤下降0.8%,報29.0690元台幣
- 歐洲股債:歐洲非核心國債券領跌,在歐洲央行德拉吉對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表達樂觀情緒、並僅僅溫和抗拒最近的歐元升值之後,德國5s30s曲線看跌趨平
- 斯托克歐洲600指數下降0.6%,報398.56點
- 英國富時100指數下降0.4%,報7615.84點
- 法國CAC 40指數下降0.3%,報5481.21點
- 德國DAX指數下降0.9%,報13298.36點
- 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0.5個基點,報1.412%
- 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2.4個基點,報0.612%
- 法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2.5個基點,報0.884%
- 義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5.4個基點,報1.963%
- 能源:在特朗普表示他希望美元強勢之後,美元反彈,油價也抹去之前的漲幅
- NYMEX西德州中質原油期貨下跌0.6%,報65.23美元/桶
- ICE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0.6%,報70.08美元/桶
- NYMEX汽油期貨下跌0.6%,報1.9048美元/加侖
- NYMEX柴油期貨上升0.1%,報2.1087美元/加侖
- NYMEX天然氣期貨下跌2.1%,報3.436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 金屬:期金價格下跌,因特朗普表示希望看到美元走強。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價下跌,因交易員們認為,儘管美元繼續走低,但庫存激增暗示充足的供應,從而降低銅的吸引力。
- COMEX期金下跌0.7%,報1352.20美元/盎司
- COMEX期銀下跌1.2%,報17.2850美元/盎司
- NYMEX鉑金期貨上升0.2%,報1018.00美元/盎司
- LME期銅下跌0.2%,報7138.00美元/噸
- LME期鋁下跌0.4%,報2241.00美元/噸
- LME期鋅上升0.7%,報3465.00美元/噸
- COMEX期銅下跌0.8%,報3.2025美元/磅
經濟數據日程(北京時間)
- 07:30:日本12月整體消費物價同比(預估為1.1%,前值為0.6%)
- 07:30:日本12月核心消費物價同比(預估為0.9%,前值為0.9%)
- 09:30:中國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前值為14.9%)
- 15:45:法國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預估為106,前值為105)
- 15:45:法國1月製造業信心指數(預估為112,前值為112)
- 16:00:台灣12月景氣對策信號(前值為22)
- 16:20:台灣12月存款不足退票比率(前值為0.15%)
- 17:00:歐元區12月貨幣供應M3同比(預估為4.9%,前值為4.9%)
- 17:30:英國第四季度GDP環比初值(預估為0.4%,前值為0.4%)
- 21:30:加拿大12月消費價格同比(預估為1.9%,前值為2.1%)
- 21:30:美國12月批發庫存環比初值(預估為0.4%,前值為0.8%)
- 21:30:美國第四季度GDP環比摺合年率初值(預估為3%,前值為3.2%)
- 21:30:美國第四季度GDP個人消費環比初值(預估為3.7%,前值為2.2%)
- 21:30:美國第四季度GDP價格指數環比初值(預估為2.3%,前值為2.1%)
- 21:30:美國第四季度GDP個人消費核心價格指數環比初值(預估為1.9%,前值為1.3%)
- 21:30:美國12月耐用品訂單環比初值(預估為0.8%,前值為1.3%)
- 26日:澳門12月失業率(前值為1.9%)
央行和政府動態(北京時間)
- 07:50: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會議紀要
- 18:00:歐洲央行官員Coeure在達沃斯發表講話
- 21:00:美聯儲官員Bullard在奧斯陸發表講話
- 22:00:英國央行行長卡尼在達沃斯發表講話
- 22:00: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發表講話
- 26日:IMF總裁拉加德發表講話
- 26日:達沃斯經濟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