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關注
英國脫歐前景亮起紅燈,與歐盟談判僵局難打破,英鎊大幅震蕩。朝鮮發生不明原因地震,目前還無法判斷是否人為原因造成,避險因素推動日元走強。中國今日將公布9月份貿易數據,出口料加速增長。新加坡金管局將公布貨幣政策決定。泰國市場今天休市。
香港保險公司股價
國際要聞
- 脫歐談判僵局難破,英國開始做最壞打算。歐盟表示,關於英國脫歐時賬單問題的談判碰壁,隨著用於達成協議的時間逐漸耗盡,增加了英國無序退歐的可能性
- 歐盟的英國退歐首席談判官:未來2個月可能取得決定性進展
- 據《德國商報》報道,歐盟談判代表Barnier可能提議讓英國在歐盟市場過渡兩年
- 荷蘭合作銀行報告稱,硬脫歐可能使英國付出人均1.5萬美元的代價
- 美國地質調查局發現,朝鮮此前的核試驗區發生2.9級地震,但無法確認是人為還是自然現象
- 美軍官員:美國在韓國增派了特種作戰力量,駐紮在韓國的人員過去幾年間從80人左右增加到了現在的約130人
- 白宮幕僚長凱利稱,特朗普尚未就下任美聯儲主席人選做出決定,計劃與更多的候選人進行面談
- 目前候選名單上的五人分別為耶倫、前美聯儲理事Kevin Warsh、現任理事Jerome Powell、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加里·科恩、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約翰·泰勒
- 凱利表示,除非情況發生變化,否則他不會辭職,也不會被撤職
- 波士頓聯儲行長Rosengren稱,逐漸加息是合適的政策,2018年加息三次「大體正確」
- 路透社報道,美聯儲官員Bullard表示美聯儲必須捍衛通脹目標,如果繼續加息,可能導致政策錯誤
-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稱,將保持當前的寬鬆貨幣政策,目前距離實現2%的通貨膨脹目標仍然遙遠
-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重申利率將保持在低位,且時間遠超債券購買結束以後。其強調,「『遠超』這個表述非常、非常重要」
- 歐洲央行執委Praet稱,基礎通脹壓力依然疲軟,迄今尚未出現令人信服的持續上漲跡象
- 美國9月份批發價格創5個月最大漲幅,主要是能源成本上漲的推動
- 美國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下降,恢復至颶風襲擊之前的水平
- 花旗集團第三季度每股收益超預期,固定收益收入符合預期
- 摩根大通賺錢機器停不住,三季度每股收益強於預期,通過其他領域的業務增長抵消了固定收益交易收入的下滑
- 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總額365億美元的風暴援助法案,幫助遭遇颶風和山火的地區;該法案將交由參議院表決
- 知情人士透露,OPEC料原油庫存過剩局面最終將在一年內消失,消除過量原油庫存的努力最終將在明年第三季度末之前取得成功
-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提出5年後可能扼殺北美自貿協定(Nafta)的「日落條款」,即規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將在五年後到期,除非各方均同意延長
- 標普分析師預測,OPEC可能會將減產協議延長到明年9月
- 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原油出口從前周創下的紀錄高位下滑36%
- 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原油庫存下降274.7萬桶,預估下降240萬桶
- 知情人士透露,巴克萊正考慮捨棄倫敦投行辦公室以節約成本
- 美國銀行據稱簽署巴黎辦公室租賃合同,為歐洲交易中心遷址做準備
- 渣打據稱挖角對沖基金,聘請高級交易員管理外匯現金業務
- 比特幣重拾漲勢,歷史性的突破5000美元大關,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熱情沒有顯現消退的跡象
大中華新聞
- 中國海關總署將公布9月份貿易數據。彭博調查所得預估中值為按美元計價出口同比增長10%,高於8月份的5.6%增幅。這部分反映了有利的基數效應
- 美聯儲理事Powell稱,隨著全球利率上升,新興市場經濟體容易受到負債沉重的企業部門的影響,中國的企業債務風險值得關注
- 維權投資者Aristeia Capital認為,如果將控股微博的新浪公司出售,售價可高達每股190美元,較其當前價格高出67%
- 國際能源署:中國2018年原油需求增速料放緩至32.5萬桶/天
- 長城資產稱,有超過70家國際知名投資者希望成為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的戰略投資者,引入戰略投資已經進入短名單篩選階段
- 中國長城資產截至9月末實現凈利潤66.98億元人民幣
- 滙豐集團主席杜嘉祺表示,任命范寧為行政總裁後,預計不會再對高級管理層做任何調整
- 日經新聞報道,iPhone X製造商據稱仍然受困於面部識別問題
-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化工擬融資55億美元,用以償還與先正達相關貸款
- 香港交易所自11月6日起延長部分期貨產品的交易時段
- 國資委:中央企業前三季度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8.4%
- 澎湃:圓通於10月11日在內部發布提價通知稱,即日起全網各網點對客戶收取的快遞費,在原有的價格基礎上進行上調
- 澎湃:阿里雲宣布多款產品降價,最高降幅53%
- 中國9月份乘用車銷量增長3.3%,受高檔車需求提振
- 香港證監會對利用微信接收客戶交易指示的投資顧問作出處罰,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前投資顧問許韜被禁止重投業界,直至明年2月
隔夜市場表現
- 美國股市:三大指數下跌,投資者權衡稅改前景和美聯儲下一步政策行動
- 標普500指數下降0.2%,報2550.93點
-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降0.1%,報22841.01點
-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降0.2%,報6591.51點
- 美國債市:收益率曲線牛市趨平,30年期國債發行吸引強勁需求
- 2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0.59個基點,報1.5127%
- 5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1.82個基點,報1.9380%
- 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3.04個基點,報2.3177%
- 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3.57個基點,報2.8467%
- 外匯市場:美元小幅上漲,英鎊受脫歐局勢發展而寬幅震蕩
- 衡量美元兌G10貨幣表現的彭博美元即期匯率指數上升0.1%,報1164.0
- 歐元/美元下降0.24%,報1.1830美元
- 美元/日元下降0.2%,報112.28日元
- 英鎊/美元上漲0.29%,報1.3262美元
- 澳元/美元上漲0.41%,報0.7820美元
- 歐元/英鎊下降0.55%,報0.8919英鎊
- 美元/離岸人民幣尾盤較前一交易日紐約尾盤上漲0.07%,報6.5783元
- 美元/在岸人民幣夜盤上漲0.02%,報6.5897元
- 據台北外匯美元/台幣收盤下跌0.06%,報30.213元台幣
- 歐洲股債:斯托克歐洲600指數持平,報390.28點
- 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0.3%,報7556.24點
- 法國CAC 40指數持平,報5360.81點
- 德國DAX指數持平,報12982.89點
- 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0.1個基點,報1.381%
- 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1.8個基點,報0.445%
- 法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2.2個基點,報0.863%
- 義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4.5個基點,報2.118%
- 能源:WTI下跌,因有跡象顯示原油持續供過於求
- NYMEX西德州中質原油期貨下跌1.4%,報50.60美元/桶
- ICE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0.9%,報56.41美元/桶
- NYMEX汽油期貨下跌1.6%,報1.5832美元/加侖
- NYMEX柴油期貨下跌1.2%,報1.7655美元/加侖
- NYMEX天然氣期貨上升3.5%,報2.989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 金屬:黃金邁向5月以來最長連漲,期鋅周四收盤達到近11年最高;銅價則延續升勢至一個月最高
- COMEX期金上升0.6%,報1296.50美元/盎司
- COMEX期銀上升0.8%,報17.2660美元/盎司
- NYMEX鉑金期貨上升0.9%,報941.80美元/盎司
- LME期銅上升1.3%,報6887.00美元/噸
- LME期鋁上升0.8%,報2146.50美元/噸
- LME期鋅上升1.0%,報3250.00美元/噸
- COMEX期銅上升0.8%,報3.1200美元/磅
經濟數據日程(北京時間)
- 08:00:新加坡第三季度GDP同比初值(預估為3.8%,前值為2.9%)
- 14:00:德國9月消費價格同比終值(預估為1.8%,初值為1.8%)
- 16:00:義大利9月歐盟調和消費價格同比終值(預估為1.3%,初值為1.3%)
- 20:30:美國9月消費價格環比(預估為0.6%,前值為0.4%)
- 20:30:美國9月零售銷售環比(預估為1.7%,前值為-0.2%)
- 22:00:美國10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預估為95,前值為95.1)
- 13日:中國9月貿易餘額(人民幣)(預估為2660.5億元,前值為2865.0億元)
- 13日:中國9月進口同比(人民幣)(預估為16.5%,前值為14.4%)
- 13日:中國9月出口同比(人民幣)(預估為10.9%,前值為6.9%)
- 13日:中國9月進口同比(美元)(預估為14.7%,前值為13.5%)
- 13日:中國9月出口同比(美元)(預估為10%,前值為5.6%)
- 13日:中國9月貿易餘額(美元)(預估為380.0億美元,前值為419.2億美元)
- 13-18日:中國9月貨幣供應量M2同比(預估為8.9%,前值為8.9%)
- 13-18日:中國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預估為1.20萬億元,前值為1.09萬億元)
- 13-18日:中國9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預估為1.57萬億元,前值為1.48萬億元)
- 13-21日:美國9月預算報告(預估為60億美元,前值為334億美元)
央行和政府動態(北京時間)
- 08:00:新加坡金管局貨幣政策決定
- 08:30:澳大利亞央行發布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
- 17:30:歐洲央行官員Mersch出席盧森堡會議
- 22:25:美聯儲官員Evans就經濟和貨幣政策發表講話
- 23:30:美聯儲Kaplan在波士頓發表講話
- 13-16日:IMF和世界銀行在美國召開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