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監會收回保險牌照發放權保險牌照持續收緊

2017年6月26日,香港保監局宣布正式運營,取代原香港保監處,對保險公司實施規管。據悉,香港保監局獨立於香港政府及保險業,主要職能為規管和監督保險業界,以促進香港保險業的整體穩定發展及保障保單持有人的權利,該「規格升級」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象徵著保險牌照申請程序更加透明化。

此前中國保監會和香港保險監管機構已經正式啟動償付能力監管等效評估工作,以實現監管制度等效互認,增進兩地保險監管互信。分析認為,隨著香港保監局正式運營和兩地監管機構之間的互動升級,今後在規範兩地保險市場、打擊非法保險行為、促進共同發展方面將有更大的合作空間,保險公司的年限資質成為一個重要指標。

保險中介將併入監管

香港方面曾「建議成立獨立保險業監管局」的諮詢文件就開始進行公眾諮詢。如今香港保監局終於正式運作履行監管職責。

據悉,香港保監局是根據《2015年保險公司(修訂)條例》成立的法定機構,是一個獨立於政府的新保險監管機構。原先香港的保險監管結構是,屬於政府部門的保險業監理處負責監管保險公司,而三個自律規管機構負責監管保險中介人。

香港保監局和監理處的重要區別是,監理處屬於政府部門,而保監局是獨立於政府及保險業界的監管機構,成立的目標之一是讓保險監管機構在財政和運作上獨立於政府及業界。

公告顯示,香港保監局於2015年12月成立,於今年6月26日正式從保監處接管香港保險公司,保監處正式解散。香港保監局表示,新的監管制度將擴大規管保險公司的範圍;將於兩年內,實施法定保險中介人發牌制度,從三個自律規管機構接手中介人的直接規管工作,為保單持有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香港保監局收回保險牌照發放權後,香港保險牌照含金量將越來越高,牌照也將「一照難求」。

據了解,在全面接手保監處的工作後,香港保監局將從180名員工逐步增加至約300人。

此前,作為香港保險業的監管機構,香港保監處負責擬定有關資本充足率、準備金、處理資產和負債的方式、財務報告,以及董事及控制人人選等規定,要求保險公司遵從,但不直接監管保險中介人。

香港保險中介人則由香港保險業聯會下轄的保險代理人登記委員會、香港保險顧問聯會和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三個自律機構監管。這三個機構的職責包括,對有資格的保險代理人進行登記管理,對專業保險中介機構的准入和高管人員資格進行審查,處理涉及保險中介人的投訴,並對已查實的個案採取自律行動。

香港保監局主席鄭慕智表示:「保監局正在籌劃多項工作,包括設立風險為本資本制度以及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等。另外,為配合保險中介人法定發牌制度的推出,將制訂守則和指引,為從業員訂立操守準則及專業標準。」

香港政府於5月5日任命了香港保監局高層,保險業監理專員梁志仁由政府借調至保監局,出任行政總監一職,為期一年,負責保監局的整體有效運作;許美瑩、林瑞江、浦偉光、譚偉民四人出任執行董事。

總結來說,隨著香港保監局的成立,對規範整個香港保險業市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保障投保人權益也是很重要,希望內地和香港兩地的保險業都能很好的發展。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7-07-05
下一篇 2017-07-20

更多相關內容

  • 香港保監局發布最新保險中介牌照新規 2019年中實施

    11月28日,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以下簡稱「香港保監局」)發布報告內容顯示,年內正在制定一系列新規則、守則及指引,配合將於2019年年中實施的法定發牌制度來管理保險中介人,並且新制度實施後將會有為期三年的過渡期。 據悉,保險中介人主要包括保險…

    2018-12-01
    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