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監會:下一步將出台對香港保險業的優待政策

5月16日,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北京會見香港保險監理處專員梁志仁,簽署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險業監督關於開展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等效評估工作的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邁出了香港保險在中國內地合規化經營的第一步。

《框架協議》的主要內容

總結一下《框架協議》的主要內容:

中國保險業與香港保險業將實現監管制度等效互認,即雙方互相認可對方的保險業監管制度(中國內地為「償二代C-ROSS」,香港為即將實施的「風險為本資本框架RBC」);

 

香港保險將接受中國保監會使用「償二代」對香港各大保險公司開展償付能力評估,各位屆時將看到中國「償二代」體系下香港各大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給中國消費者更全面的參考指導;

 

下一步,中國保監會將在監管等效基礎上出台對香港保險業的各項優待政策。

《框架協議》的意義

《框架協議》的簽署,無疑是香港保險在內地合規化經營的第一步。

香港保險業已經多次向相關方爭取在內地開展業務。2017年3月,香港金融發展局發布報告《轉危為機:香港作為保險中心及在再保險、海事保險和專屬自保保險的發展》,報告總結了香港作為區域性保險中心面對的困難,並針對現時情況提出建議,包括與中國保監會簽訂償二代「特區」身份協議、提供稅務優惠、保險監管措施、業務推廣、人才培養等。報告中指出,香港金融發展局有意與中國保監會達成協議,將香港作為償二代框架下的「特區」身份,不歸類為「離岸」的範疇。對於內地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的政策優惠,香港金融發展局希望可延伸至有「特區」身份的香港保險公司,內地與香港的保險監管機構開展合作監督。2017年兩會期間,香港全國政協委員、友邦保險(香港)區域執行總監容永祺先生髮表兩會提案,建議降低CEPA的保險公司准入內地經營門坎,容許香港具有規模的保險公司享有「國民待遇」地位,容許在內地獨資經營壽險業務,放寬用中國銀聯卡在香港支付續期保費。

面對如今的世界經濟環境,作為發達經濟體的香港主動放低身段,向中國監管部門「示好」,表示香港保險業接受中國保險監管制度的監管,實在是明智之舉,不僅有利於香港保險業務在內地的合規化經營,也有利於現有香港保險投保人續期保費的繳納。

正如我一直所講,香港保險也是保險,也為中國居民提供優質的風險保障,只要避免成為人民幣走資的通道,中國沒有限制香港保險發展的必要更何況,香港乃中國的「特區」,為中國金融面向全世界的「門戶」,打壓香港的保險與金融發展,對中國與香港而言只能是兩敗俱傷。中國保險業與香港保險業在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下一同進步、一同成長,對雙方皆有益處。

我非常期待香港保險未來在內地的合規經營,並將兩地先進的經營理念進行融合升級,為中國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風險保障。

附:中國保監會原文

標題:中國保監會與香港保險監理處在京簽署償付能力監管等效評估框架協議

5月16日,中國保監會陳文輝副主席在北京會見香港保險監理處梁志仁專員,並簽署《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險業監督關於開展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等效評估工作的框架協議》(以下稱《框架協議》),標誌著雙方正式啟動償付能力監管等效評估工作,以實現監管制度等效互認,增進兩地保險監管互信《框架協議》的簽署,是中國保監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關於維護金融安全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化金融領域合作,建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

陳文輝副主席表示,隨著內地和香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兩地的貿易和金融保險服務業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和深入。中國風險導向償付能力體系(C-ROSS,簡稱償二代)建成並實施以來,獲得廣泛讚譽,成為了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監管模式;香港也正在積極實施以風險為基礎的償付能力制度改革,兩地的保險監管正相向而行。《框架協議》的簽署和實施具有重大意義:首先,將有利於增進兩地保險監管互信,提升監管效能和市場效率,促進兩地保險市場的進一步相互開放和融合;其次,有助於雙方在國際監管規則制定過程中增進共識、加強協調,維護雙方共同利益,為兩地保險業爭取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最後,將對中國保監會下一步在「一帶一路」區域推廣償二代等效評估制度起到很好的試點和示範作用。

梁志仁專員表示,兩地實現償付能力等效互認,將增進兩地保險業共同發展和業務往來,為兩地保險業帶來新機遇香港方面將根據《框架協議》,積極配合中國保監會對香港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等效評估工作。

根據《框架協議》安排,雙方簽署協議即視為香港方面向保監會提出等效評估正式申請,接受保監會對其進行償二代等效評估;同時進入《框架協議》過渡期,雙方承諾給予對方過渡性優待,即承認對方的償付能力監管效能與己方等同或相近。下一步,中國保監會將儘快啟動對香港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等效評估工作,並出台在監管等效基礎上對香港保險業的優待政策。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7-04-20
下一篇 2017-05-24

更多相關內容

  • 財經日曆每日財經新聞早知道(11/02/2018)

    重點關注 特朗普與習近平圍繞貿易和朝鮮等問題通了電話,雙方均期待在G20峰會期間會晤時就重大問題繼續深入探討;離岸人民幣應聲大漲至半個月來新高。英國央行周四按兵不動,但暗示需加快升息步伐。美國指控中國國企福建晉華和台灣聯電合謀竊取美光公司商…

    2018-11-02
    1.4K
  • 10月19日:每日財經重點數據新聞推介

    重點關注 西班牙局勢劍拔弩張,據報道加泰羅尼亞自治區可能周四宣布獨立。英國脫歐談判進展緩慢,義大利總理稱周四開始的歐盟峰會將有重要消息宣布。據報道美國GE或宣布數千人的大裁員計劃。中國將公布第三季度GDP報告,預計同比增速將放緩至6.8%。…

    2017-10-19
    1.1K
  • 保誠保險集團執行總裁Mike Wells擬3月底退任

    保誠保險公布,集團執行總裁Mike Wells擬於3月底退任職務。 鑒於業務上的重新定位,董事會正從集團內部和外界的候選人中,物色一位駐亞洲區的集團執行總裁以接替Wells。 現任集團財務總監兼營運總裁Mark FitzPatrick將於W…

    2022-02-11
    1.2K
  • 每日財經新聞早知道(2024/10/30)

    每日重要財經新聞 習近平講話凸顯改革仍處中國政策議程核心位置,強調落實存量增量政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強調,要把各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實到位,打好組合拳,切實抓好後兩個月的各項工作,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他並重申全面協調推…

    2024-10-30
    1.1K
  • 穆迪調低中國內地及香港特區評級展望至負面(持續更新中)

    穆迪調低中國內地、中國企業及香港特區評級展望至負面。

    2023-12-06
    1.1K
  • 財經數據日曆重點新聞早知道(04/25/2018)

    重點關注 特朗普稱讚金正恩迄今的表現「非常可敬」並期待很快與其會晤。美國財長努欽將於近日前往中國進行貿易談判。10年期美債收益率四年來首次站上3%關口,關注美債亞洲市場表現。香港交易所宣布自4月30日起允許雙重股權公司上市。彭博指數顯示中國…

    2018-04-25
    1.9K
  • 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成立總監會

    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一向重視保險從業員以及行業的發展。繼去年宣布設保協頻道及保協培訓學院後,本年度再下一城,發布特別為保險業總監級別或以上會員為對象而設立之「總監會」,引入堪稱「黑卡級別」優越服務,內容包括支援新入職牌照申請及免費法律諮詢…

    2022-05-23
    7.3K
  • 每日財經重點數據新聞推介(11/15/2017)

    重點關注 美國參議院或最早於周四就減稅法案表決,稅改前景不明朗繼續令美股承壓。美債走高,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創半年最大跌幅。據媒體報道,白宮或提名El-Erian任美聯儲副主席。美國將公布10月份CPI,從中可尋找更多通脹線索。騰訊將於今日發布…

    2017-11-15
    7.4K
  • 香港2021年《財政預算案》重點措施一覽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立法會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陳茂波指出,今年的《預算案》重點在穩經濟、紓民困,透過逾1200億元的逆周期措施,緩解經濟下行及疫情打擊帶來的痛感與壓力。 以下為新一份《預算案》的重點措施: 經濟恢復 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

    2021-02-24
    6.6K
  • 滙豐保險在前九個月的新業務保費收入接近300億元

    滙豐保險在今年第三季度的新業務保費和年度化新保費均位居香港市場首位,市場份額分別為20.4%和16.7%。

    2023-11-30
    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