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訊平台就本港保險市場紅利實現率數據的分析顯示,本港保險市場只有約四成數據可達預期回報,而保險公司之間的紅利實現率亦表現參差。
19家保險公司紅利實現率表現參差
坊間保險不少保險代理銷售分紅保單時,不時以高回報作招徠,當中涉及非保證回報,紅利實現率是顯示非保證回報的表現。紅利實現率達到100%或以上,表示保險公司能實現當初的銷售預期,即實際派發的金額至少達到或超過銷售建議書所述的非保證回報。
分析涉及19間保險公司,3290個紅利實現率數據點,覆蓋包括儲蓄及年金等640款分紅產品。結果發現,有1260個數據完全實現預期回報,即38%數據能達到或超出非保證回報,但有些保險公司的紅利實現數據差距甚闊,介乎8%至788%,反映其表現不穩定。
當中,12間保險公司的紅利實現評分介乎5.8分至9.7分。中銀人壽的紅利實現評分最高,達9.7分,保單生效期6年至10年以上的紅利實現率平均值為95%,反映回報相對符合預期,而全部數據點的紅利實現率高於70%,代表其表現相對穩定。保誠保險的紅利實現率平均值為100%,高於中銀人壽,但高於70%的數據佔比為81%,而中銀人壽為100%,故保誠保險的紅利實現評分為9.1,低於中銀人壽的9.7,而恒生保險的紅利實現評分最低,僅5.8分,紅利實現率平均值為72%,高於70%的數據佔比僅45%。
投保應先考慮保證回報
紅利實現率主要是反映保險公司對預期回報的預測準不準,而非回報高不高的指標,保險回報的高低亦涉及其他因素,建議潛在投保人投保前,最重要是先了解自己投保的目的及目標年期,最先應考慮保證回報,然後再比較不同保險公司的預期回報率及紅利實現率的表現。
今次的紅利實現評分建基於目前保險公司披露的數據,但披露不全面,例如無法得知產品銷售佔比而不能作出加權計算,故評分結果受限。參考數據時,消費者亦應參考保單貨幣、紅利類別及非保證回報與總回報佔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