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消息,2023年全年,內地訪客赴港投保約590億港元,同比飆升27倍,超過2019年疫情前水平,僅次於2016年的727億港元記錄高峰。
內地訪客保費590億
全年內地訪客赴港投保590億港元,按年飆升27倍
去年內地訪客個人人壽保新單保費約590億港元,按年飆升逾27倍,第三季和第四季有所回落。
![香港保險業](https://images.hkinsu.com/2024/02/2024022003163670.png)
儲蓄型保險佔60%,保障型保險佔40%
購買產品方面,過去內地訪客投保產品中,保障型保險佔60%,儲蓄型保險佔40%,去年則相反,儲蓄型及保障型分佔60%及40%。因為中美利率背馳,以及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至7.3水平,增加了內地訪客來港購買美元保單的誘因。
內地客投保金額中約25%使用保費融資
數據顯示,去年保費融資活動明顯放緩。新造保費中,保費融資業務佔比已由2022年的43%下跌至2023年的21%。去年第四季度更跌至多年來單季最低水平9%,反映投保人在高息環境下對保費融資取態審慎。不過,去年首三季內地客戶的新造業務中約25%涉及保費融資。
只是累積需求釋放,而非內地走資
保險業監管局行政總監張雲正認為,去年強勁的增長,只是累積需求獲得釋放,並非有人所講大規模走資,若把去年的590億港元以4年攤分,即每年約150億港元,與2017年至2019年介乎430億港元至500億元的常態水平相比,仍有一定距離。而且去年的新造保單保費中,四分一是與保費融資相關,即實際涉及內地資金僅400多億港元。
![2024022003190266](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今年預計維持400多億常態水平
張雲正坦言,難以估計今年相關業務能否達到去年的規模,若中美利率及匯率無大幅波動,今年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有機會至少維持400多億元的常態水平。
雖然2023年首兩季內地訪客來港投保大幅飆升,但張雲正提到,去年第三季及第四季按季已回落,第三季的新造保單保費按季下跌逾32%,第四季繼續向下,只是降幅較第三季為小,相信是期內人民幣回升所致。
展望今年內地訪客來港投保的情況,他指仍有自然需求,惟難以估計能否達去年590億元的規模,若中美利率及滙率走勢在目前水平無大幅波動,要達到400億元至500億元並非難事。
灣區服務中心方案已交國務院
對於香港多年來爭取在大灣區設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保監局主席姚建華稱,去年8月與內地監管當局溝通了解,得知方案已遞交國務院。
被問到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早前回復政協委員的提案時,表明「跨境保險通」進行試點時機不成熟,張雲正認為,內地保險市場仍處於整合及調整中,當「身體尚未調理好」,暫難以大舉開放市場,而且香港大部分保險公司在內地都有分支及合營機構。他又說,內地並非完全反對「保險通」,如港車北上的「等效先認」產品可算是其中之一。
「跨境保險通」是指容許港澳保險公司毋須在內地設立分公司,可直接向內地居民跨境銷售保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