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大家的認識中,國內保險公司是國家的,國家就是堅實的後盾;而香港保險公司都是外資,誰來當後盾?那麼真實又是如何呢?從經濟學上講,所有的公司都有可能倒閉,包括國有銀行和國有保險公司,但是所有的保險保單都不可能失效。保險公司倒閉,保單將會被分離出去,由其他保險公司接手,這在保險學上叫「保單無風險」。全世界都是如此。
一、政府監管深入到保險公司的核心
在香港,保險市場有160年的歷史,保險公司未曾有破產案例。香港政府在每家合法經營的保險公司的核心精算部門,都會指派一個政府任命的精算師,從而從公司內部監管保險公司的運作,保障客戶利益。保險公司一方面只可以投資政府認可的,低風險投資工具。另一方面,會將某公司客戶的保費分攤,由其他保險公司承保,由整個行業共同承擔風險。如果是境外保險公司在香港註冊,所經營業務與母公司獨立核算。如果母公司出現財務風險,香港政府指定的精算師,會繞過保險公司董事會,直接上報香港政府。
香港保監會有權力凍結該公司的資產,不容許離開香港,以優先保護客戶利益。
二、全世界任何政府都會視保險業為最重要防線
保險行業,是社會金融行業最後的一道防火牆。所以,從本身的經營策略,到政府監管,都是金融行業最穩健,最重要的一道關卡,如中國內地會法定保險公司不允許破產。這個防線的「至關要命」在2008年金融海嘯事件也表現得很充分,當時雖然世界頂級投資銀行,商業銀行都大量破產倒閉,但保險公司依然穩健如初。
三、香港政府對保險業的法治嚴苛
香港大多數的保險公司的賠償支付能力過300%。為此,香港發展至今,我們也沒有見證過香港保險公司有機會倒閉。若然萬萬一發生了,香港的保險市場只會比大陸更成熟,監管機制只會更嚴密。
香港保監處規定經營不善的保險公司會有再保公司或者其他規模大的保險公司收購繼續經營,以確保客戶的權益。所以客戶最多只會因保險公司經營不善損失紅利收益,但保障類投保保額肯定是100%得以保障的。例如,每出售一份壽險,香港保險監理處都會要求香港保險公司把該份保單80%價值的資產維持在香港,以便更好地保障投保人的利益。
如果在香港有人壽保險公司經營不善,瀕臨危機,香港政府即會出面,保監委會要求別的公司把這家將要破產的保險公司的業務分包出去,讓有財政實力的保險公司兼并該保險公司,保障香港出售的人壽保單不受損失。
香港政府也正在設立香港人壽保險再保險基金,用以擔保香港出售的每一份人壽保單。而且隨著香港保險市場的日益龐大,香港監管機構將加大客戶的保障力度,在不久將來還會成立客戶保障法案,來確保在香港購買保險的所有客戶得到全面保障。
四、國際型優質保險公司實力雄厚
香港的保險大多是外資的優質保險公司,有的公司的發展歷史甚至高達200年,如果說有可能倒閉的,應該現在你不能看到的了。
當然,儘管在業內人士看來香港保險公司倒閉的概率十分渺小,但是為了個人資金安全起見,還是請盡量選擇實例比較雄厚的大公司的產品